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其业务量和档案数量越来越多,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创新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新形势;社保档案;管理
引言
社会保险能够有效的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且对于民生以及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为了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保险管理模式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进而迎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的体现出社会保险的社会效益。
1、社保档案管理现有的不足
1.1、档案种类繁多,管理多头,管理困难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包含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包含大额救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险种。但是由于社保事业发展的快慢不一,地域管理水平的不同,目前这几个险种,还是由多个部门管理,正处在整合的改革过程中。比如: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很多还是在原单位内设计机构进行管理,这两个险种理赔过程中产生材料以及一些附属材料都在原单位的档案室内管理留存;而像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一些常规性的险种由政府委托的部门负责管理。随着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了,因此档案管理的职能转移到参保人所在单位。综上所述,社保档案涉及的部门多,档案材料分散不一,整理标准不同,档案归档时间不统一,内容不完整,归档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出现。
1.2、社保管理制度和细节尚未健全
各单位的社保档案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制度制定较为粗糙,细节之处未能考虑周全,导致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档案管理责任的缺失惩罚较轻,无法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此外,还缺少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持续培训,导致档案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1.3、一些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不适应工作需要
虽然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保档案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上不高,只会对社保档案进行基本的收纳,并不能做好必要的管理。尤其是引入电子档案管理,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管理技能,不适应工作需要。一些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社保档案分类不明、划分保管期限不当等问题,个别人员甚至受金钱等诱惑,进行档案造假[1]。
2、创新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策略
2.1、提高社会保险的工作效率
(1)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的经办流程需要将社会保险的规定进行统一化调整,并制定相关的办理标准,将全国的规范、准则、政策进行统一化,其是简化社会保险经办流程的前提。且后续需要将各地区的社保办理不必要的环节尽可能的去掉,从而避免业务办理的流程增加。例如,将社保对象的各项信息进行绑定,进而可以在进行办理的时候直接的在网上调取,从而减少各项流传的办理环节。(2)优化社保档案管理。其主要在减少不必要的纸质档案保存,或建立相应的社保档案管理系统,将社保档案信息保存在网络上,通过云端直接进行档案的输入、输出,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纸张、房间、相关人员等。并将社会保险与公安系统连接,可通过身份证直接的获取到其详细的数据信息,进而有效保证档案的真实性,进而能够减少档案核对环节[2]。
2.2、强化信息科学管理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传统管理体现出诸多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档案管理的诸多不足。一是注重对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充分使用条形码技术,把信息化管理充分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节点和步骤中,提升档案管理的效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二是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和有效使用信息电子档案的各种功能,在社保缴费、人员变更、过程审核的环节发挥电子信息管理的高效作用,确保办理快速、便捷、高效。三是充分发挥档案管理过程中条形码的特殊作用,用条形码编程,用条形码索引,用条形码查阅,既简便易行,又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举多得。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条形码技术应用到管理中,以条形码的形式呈现业务编码。四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对档案管理的提升作用,随着社会逐步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搭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大平台,科学采集、存储、使用档案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管理局面,这样,社保档案管理水平才能提升,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3]。
2.3、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管理的有力抓手。社保档案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大数据在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第一,要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一方面,根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实行的社保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进行修订,从制度上保证社保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促进档案服务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严格明确电子档案管理的职责分工,对数字档案实施全程集中管理。同时,分清管理责任,注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责任落实,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二,要特别加强社保档案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社保档案的信息采集、录入、立卷、归档、整理、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对涉密档案安装安全密钥,对其他档案加强防火墙建设,并采取其他先进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社保档案管理过程后的档案安全性。
2.4、提高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社会保险所涉及的种类很多,流程复杂,相应加大了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难度和工作量,要求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应加强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规范的培训。法律意识的薄弱,是档案管理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让档案管理人员明白对档案进行造假是违法行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信息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发展[4]。
结束语
总之,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宗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的必然要求,只要认清形势、补齐短板,探索有效途径加以解决,才能为各个阶层的广大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最终达到造福人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明滢.社保档案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9(35):233.
[2]邓新艳.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J].纳税,2019,13(32):293.
[3]李玲.大数据时代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分析[J].营销界,2019(43):119-120.
[4]鲁冰.论“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9):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