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盛誉建设有限公司 绍兴浙江 312000
摘要:现今建筑行业为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管理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型建筑一般使用的都为较平稳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因此增强结构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重点。本文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围绕其基本施工模式做一个调研,同时列出有关建议来提升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特性及类型
1.1特性
对于当代建筑行业发展而言,施工面积相对紧张,以此向高层建筑发展靠拢,从而节省施工用地,但是该情况的发生严重增加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难度。以高层建筑物为例,层层累加的重量与负荷力已经非常之大,所以要有大型柱体和墙体进行维持,面向该施工技术提出严格要求。与此同时,在挑选建筑零件时,要对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判断其可否肩负地震、暴风、暴雨所带来的荷载。
1.2类型
装配整体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半现浇式框架以及装配式框架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在施工场地半现浇式框架的施工条件非常高,需在现场全方位浇筑梁和柱,所以要引用预制模板,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然而却不能增强抗震功能。全现浇式框架要求在施工场地完成模板的制造,合理运用施工材料,但施工周期会有所延迟,其抗震功效非常好。装配式框架的功能作用是在施工场地将所需材料焊接完成,该项工程施工难度轻,抗震功效弱。装配整体式框架对模板没有太多要求,抗震效果好,所以在各个领域应用频繁。
2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足
2.1模板工程技术有待提高
模板工程建设环节比较复杂、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在进行建筑框架施工时比较容易出现质检不过关等问题,且建设成本也比较高。在相关施工人员完成模板搭建环节之后,因为框架当前定型工作还未完成一旦模板的承载力不足极易让建筑框架不稳固,甚至导致散架坍塌等事故。并且,因为进行模板安装是在高空进行,相关工作者的施工安全应当要有保障,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才能降低施工危险度。模板材料的选择也应当更加关注,施工时没有完善的标准加以限制,就极易导致模板材料选择不当,引起模板渗漏问题。施工完成后复查工作也容易被相关工作人员忽视,对于建筑架构的测量也不够准确,导致后期模板承重层出现变形等质量问题,养护管理人员对于模板的养护工作也做得不够到位。循环利用程序不能奏效,使在模板准备安装工作环节的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益得不到有效改善。
2.2钢筋工程技术有待提高
进行钢筋建设工程时,在挑选环节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订购采集材料的工作人员没有仔细挑选好的钢筋材料,往往出现钢筋质量不一,层次不齐,杂牌众多的情况,这是钢筋工程技术得不到有效提高的根源。挑选完钢筋材料时,接下来是进行焊接工作,部分焊接工作者的准入门槛比较低,焊接技术不高,焊接经验不足,导致钢筋移位进而使此工程的使用寿命过短。做好钢筋结构组成时,养护也是一大工程,也直接关乎建筑质量问题。因为钢筋自身具有易氧化等特点,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钢筋养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以上任何一个程序联系都比较紧密,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整个架构的质量都是容易散乱得不到保证的。
2.3工程施工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进行施工时经常出现焊条与设计的型号对不上,尺寸无法满足建设的要求。焊条材料重心出现内弯曲问题就不能保障整个框架的稳定可靠度,用户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箍筋尺寸不一,连接结构时也会大大降低结构的紧密性和稳定性。部分相关工作人员一旦不加以重视此类问题,整个组织架构的设计投入就会白费。当前工程架构施工时仍然存在比较多的管理松懈的问题,导致建筑建构进行多次复检满足不了合格建筑标准。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基础模块安装技术要点
在完成垫层施工后,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需要让相关的施工人员每日按时对垫层的水平基础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建筑整体的综合质量。施工人员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基础平面尺,并利用相应的标记工具将暗柱角进行重点标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数据误差。
在正确的安装基础模板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基础模板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3.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立杆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将每一根立柱都打实、打准,进而保证立柱的稳定性。首先需要让立杆能够平稳的立于水平面之上,其次需要对上方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支架进行检查,保证上层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使立柱能够拥有较好的承载性。如果立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弯曲或者变形的状况,则代表立柱的承载力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无法使下层楼板结构进行抽取操作。在进行立杆安装时,还要注意上下层模板之间的支柱位置,两者不能够出现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如果施工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在安装主体模板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标准以及规则进行安装,保证施工流程能够稳定进行。
3.3模板拆除要点
在建设建筑框架结构的过程中,模板拆除属于重点施工环节之一,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拆除模板时,需要严格按照原本的施工顺序来拆除,先将后续环节中的支立模板拆除,之后再拆除施工过程中最初支立的模板。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先拆除承重能力较弱的模板,再拆除承重能力强的模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促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对策
4.1创新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的监管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有效地实施新的管理模式。企业自身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地建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建立相应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提供有效的收入和科学的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工程评价体系,有效地保存和处理已完成的项目建设数据,为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和数据参考。需要考虑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现场施工的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施工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或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人员在技术过程中能够预测施工风险因素。实施,制定相应措施,有效解决问题,降低风险。风险发生概率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发展。
4.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意义重大。
4.3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
在施工建设前,施工单位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技术交流,使施工者对整个施工方法和要求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把握必要的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施工流程进行使之能够进行。通过改善和革新,促进工程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比较广,但在目前还存在比较多的技术性问题,施工问题有待解决,内部管理制度也有待更加完善。工程的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问题都应当得到更大的关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与其密切相关。只有确保工程质量过关,才能给使用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才能进一步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英 . 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J]. 建材与装饰,2017(49):75-76.
[2]孟祥宇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 [J]. 住宅与房地产,2017(17):222.
[3]刘斌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26-27.
[4]苏权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J]. 门窗,2019(07):93.
[5]田小娟 .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为例 [J]. 四川水泥,2017(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