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张宾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张宾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使建筑工程项目得数量急剧增多,导致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把控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身份证号码:13240119820523XXXX
        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使建筑工程项目得数量急剧增多,导致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把控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伴随目前施工项目的增多,其设计问题也渐渐突出,不但减低了建筑工程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发展。所以为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应着重分析该项技术,提高施工效率,持续推动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简单概括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特性,从施工技术入手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在科学与经济飞速发现的影响下,使得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具有理想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建筑施工中应用频率较高的结构模式,但是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为此,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特性
        1.1抗震抗压
        框架结构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设计,属于高强度抗震结构,目前很多高层建筑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一般来说,抗震设计按照规定水平力作用,剪力构造底部框架承担的最小震力应当要在安全范围以内。通常来说,框架体系受力分布比较平均,再结合剪力墙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抗震防护水平,按照测量结果对框架结构数目进行科学编排,刚度要满足相应的力学要求,防止建筑变形的产生,相应的结构位移角可以符合要求,这样即可达到抗震目的,在框剪结构抗震级别的评定上主要有《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等,它对框架结构的刚度做了安排,使之可以相互适应,进一步增强构件的抗扭能力,提升建筑的可靠性。
        1.2布置灵活
        框架结构使一个更加灵活的空间组成结构,由于其具有灵活性优点,建筑平面能更好地进行优化布局。通常来说,结构和大型家具以及电器体积较大,使用这种结构可以更好地安排空间,这是因为其自身没有过多的梁角以及柱体等构造,这样可以大大推进施工进度。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钢筋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方面,以高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为例,在筹备钢筋项目所需材料时,通常要明确钢筋材料的储存位置,并以此固定,重视存放和管理钢筋材料工作,便于快速存取钢筋材料,为后期施工进度提供便利,另外,还要将钢筋储存部位的安全性。在框架结构施工前期,工作人员必须对每一件施工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其质量合格,重点检查的项目有材料数额、规格、型号和质量,保障施工材料数量的充足性,质量方面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焊接钢筋材料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所使用的钢筋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严禁有劣质材料混入施工场地,作业人员要再三审核,使钢筋质量达到施工标准要求。钢筋在准备焊接时,务必要完成钢筋力学与焊接试验项目,尽可能快的解决焊接试验中遇到的材料问题,找出问题较多的钢筋材料,统一安排退货。此外,当钢筋材料满足施工条件后方可执行下料步骤。下料之前要存储大量钢筋以作备用,钢筋焊接结束以后,针对钢筋焊缝部位出现线性收缩问题时要及时进行调节,倘若受弯构件长度没有超过24米,这时钢筋放样剩余数量必须控制在5毫米之间;如果受弯构件长度超过24米,那么钢筋放样剩余数量就要控制在8毫米之间。


        2.2混凝土工程方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要实现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施工企业首先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的选购,确保选用的混凝土材料质量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并对选择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科学的存放保管,避免因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而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其次,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的强度均符合施工要求。同时重视混凝土的科学运输,避免出现施工材料因运输环节而导致变质或缺漏等现象使得施工质量受到相关影响。再次,重视混凝土工程施工后期的科学养护操作。对于已经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要结合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施工区域的环境特点采取科学的降温保湿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符合施工要求。另外,全面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需得到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方能进行,同时针对具体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与处理,提升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模板工程技术是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二者的组合。模板的选取在实际工程上是非常关键的,要达到不同外形、规格的构件的要求,而且还要保证质量。技术人员应当先确保模板表面平滑,将脱模剂涂在框剪结构中,避免模板的掉落,在涂抹脱模剂时要注意厚度的统一,这是为了确保模板与构造间距离匀称。例如,龙骨使得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和变形,让框架结构的墙面也可以保持平行,提升顺滑感。此后,技术人员要将水泥放置在墙体水平钢筋上来支撑剪力墙。施工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水泥的规格满足规定的要求。设置内支撑时应将板下面第一根钢筋作为支撑。内支撑设置结束后不会使得框架结构发生破坏,并且保证框架截面大小安全稳定。确保内支撑两端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且垂直于模板。上部和下部内支撑要和螺旋杆对拉,控制其距离在0.2~0.25m之间,上部间距要>下部间距。将框架的四周设置为龙骨的分布点并进行加固,用钉子钉住,龙骨可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模板和对象的距离应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保证混凝土结构处于密实封闭的环境,防止浆体的泄露。可以通过平地面对结构支模的作用来确保其效果,从而避免裂缝出现。
        3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相关策略
        3.1加强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引导力量。施工单位要重视对自身管理理念的变革与创新,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将其进行科学的应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整体施工质量的显著提高。
        3.2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首先,施工企业要重视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各项施工技术相关资料的分类管理与科学应用。对各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与审核,同时并出具相关检验报告,确保施工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其次,保障工程监理部门职责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勘察,结合实际施工现状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提高各环节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稳步前行,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群众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提出了相对严谨的要求。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在建筑项目中应用较多的建筑类型,突出建筑工程整体的平稳性与强度性,所以务必要把控好技术用度,科学使用。然而结合我国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现状来说,技术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钢筋工程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工程技术为例进行全面升级,确保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锋.浅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89-90.
        [2]张卫东.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郑铁科技,2018(3):49-50.
        [3]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7):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