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成本指标分析与控制研究 樊晶晶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樊晶晶
[导读]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地铁这项交通设施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出行中。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6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地铁这项交通设施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本文从地铁运营实际出发,阐述了地铁成本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通过分析主要指标反映成本的水平,并提出控制管控的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地铁运营;成本指标;控制研究
        引言
        我国现在正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力量正在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基础建设正在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建设的速度让人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地铁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地铁运营所应对的运输量需求是庞大的,其成本控制也是需要切实探讨的。基于此,针对地铁运营成本控制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地铁运营取得更高的效益。
        1地铁运营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意义
        地铁成本控制是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是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地铁企业由于初期建设投资巨大,同时作为公益性企业具有运营成本高、票务收入低的特点,因此我国目前各个城市地铁运营企业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营业性亏损,需要依靠财政补贴来弥补,这给当地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地铁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地铁企业的成本组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地铁运营成本的内容及作用
        针对地铁运营单位而言,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重点包含:1.人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与奖金,以及社保费用、公积金费用、福利费及其他工资性附加;2.设施折旧成本与维护成本,包含对交通运输设备养护所消耗的成本等;3.动力成本,指交通运输设备的运转所要电费、水费或是燃气等动力成本;4.其他运营成本,即为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其他所需支出。上述几部分的成本加起来便是地铁经营的总费用。运营成本是体现地铁稳定运营的总体性经济指标,有着显著的参考意义。其主要作用能够归纳成以下几点:
        (1)地铁系统的票价制定,较大程度上依靠于对运营成本的研究。通过研究运营成本在时间、空间跨度方面的改变,进而编制有效的票价结构与票价标准,保障地铁的运营收益。
        (2)运营成本能够体现轨道日常运营的成本消耗情况,同时体现地铁经营的管理情况。由于大多地铁运营亏损有政府补贴的支持,所以运营成本还是政府补给运营亏损补贴的关键参考依据,因此会实时监督运营成本的支出情况,这种监督也能够反向激励,有效控制地铁运营成本。
        3成本指标相关因素
        3.1线路规模因素
        现阶段不同城市的地铁发展规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成熟地铁城市具有发展起步早、开通线路多、运营时间久、运行里程长等特点,与其他新兴城市差异较大,故成本指标的选取应充分考虑线路规模的影响,特别是线路数量及线路长度的因素影响。受线路规模因素影响的指标主要有:每公里配员、每站动照用电、每公里设备设施维修费、每站保洁成本等。
        3.2客流水平因素
        随着客流量的增加运营成本也会增加,但是客流量的增长速度和运营成本的增长速度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当客流量在短时期内进行增长时,平均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短期内能起到降低平均水平的作用。
        3.3设备耗损因素
        地铁运营时,需要购置大量设备辅助运营,而设备的损耗快慢,设备是否在质保期内,设备是否达到一定期限需要进行大中修,其维护成本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地铁的运营成本费用。
        3.4行车效率因素
        与传统制造行业产品可直观计量、单位成本可精确计算不同,地铁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其主要产品为提供的运输服务,行车效率作为产品计量的主要因素对单位成本具有很大影响,为使成本指标更具客观性,行车效率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受行车效率因素影响的指标主要有:车公里成本、车公里牵引用电、车公里维修成本等。


        4控制城市地铁运营成本的对策与措施
        4.1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这就要求各城市地铁运输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意识。例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转变认识,不但要高度重视地铁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还必须高度企业内部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企业无论在地铁的运行期还是在项目工程管理的实施阶段都必须加强对成本的预算和管理,从地铁建设规划开始,直到设备配置,站在多方面综合考虑对成本的影响。再例如:还应该对成本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和控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成本控制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以此来提升运营人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4.2科学建立定额原则
        编制成本定额要结合企业具体生产状况因地制宜的进行,为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集中分析和界定定额。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来讲,不同类型的运营费用所采用的定额编制手段也不一样。根据定额指标性质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定方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比较类推法、现场查定法等。比如,制定能源定额时,能够采取统计分析法,根据历史数据记录,通过分析排查特殊因素、分析归类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定额规范;而制定劳动定额时,不能简单地由统计分析获得有效的标准,需要通过现场查定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劳动定额。
        4.3推进地铁运营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运营成本控制和核算是地铁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干力量,因而推进主干力量的建设是很有必要性的,特别是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地铁运营成本控制拥有体量庞大的数据,及时性强、可靠性强的数据分析和供给需要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协助,从而促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加高效,以推进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具体来讲,地铁运营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自有人员设计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分析决策系统等等,使得地铁运用的实时成本信息和数据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也就是说,财务信息化系统要具备可视化界面,使得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更迅速的发现异常信息、及时控制成本浪费。
        4.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降低人工成本
        地铁运营所涉及的专业较多,人员需求大,每条线均需配备站务、乘务、调度以及维保等相关人员,因此地铁运营企业的人工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重很高。车辆、设备的检修率与人员操作密不可分,地铁运营企业要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及再培训,同时定期进行轮岗,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合理配置员工。对于专业相近的可以合并培训,精减人员、优化组织机构,“因岗设人”。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可以采取临时工、小时工等,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进行外包,同时建立岗位责任制及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4.5关键设备国产化,降低采购、维护费用
        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地铁运营来看,相当比例的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在长期的运营中,产品性能、质量、寿命都得到了有力的保证。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设备,和进口设备相比,前期资金投入和后期维修保养费用均能显著减少。
        4.6技术创新,节能降耗
        地铁运营企业的能耗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也比较高,其中主要为电费成本。地铁企业必须从地铁的全寿命周期考虑,从地铁的规划建设开始考虑节能降耗的工作,在地铁投入运营后,积极与供电公司沟通电力优惠价格;同时成立技术研究小组,针对节能降耗进行专门课题研究,力求技术创新,采取节能措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结语
        综合而言,地铁运营的全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各方资源的调配,因而其成本控制难度不小,但是依据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和现状,地铁运营企业依然可以探寻出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以寻求地铁的长期正常运作,最大限度地体现地铁运营公益加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杨丽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5):137-138.
        [2]董素霞.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实践与探索[J].当代会计,2018(03):65-66.
        [3]赵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01):101+103.
        [4]王保春.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实践与探索[J].新会计,2017(03):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