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刘芳
[导读]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属于财务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属于财务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企业针对财务报表分析缺乏重视,报表分析不彻底,分析方法落后,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借鉴意义,造成财务管理质量较低,影响着财务管理优势的发挥。所以,强化财务管理就需要注重财务报表分析,提升财务报表分析水平,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优势。
        关键词:集团公司;报表系统
        引言
        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总结性文件,是一个企业最重要和凝练的数据组合。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自我总结、向外界传递其有关资产实力与资本结构、经营成果与资本利得,以及资金流入流出等经营及财务状况的特定载体,包括数据化信息和非数据化信息。它不仅是投资者进行预测与投资分析,管理与监督部门实现宏观管理与微观监控的依据,更是经营者和管理者制定经营战略、监控企业运营、考评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和信息资料。
        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1.1、资产负债表分析内容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出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通过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使资产负债表的阅读者获得必要的信息。通过对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存货是否积压、应收账款是否呆滞,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通过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为筹资活动提供参考。通过对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及权益乘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通过对利息保障倍数和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的分析,进而可了解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指标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越高,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弱。总之,在企业各类重大决策中,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1.2、利润表分析的内容
        利润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但也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亏损,那么其资产也无法支撑企业的发展,所以要想了解到企业的盈利情况,首先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财务报表中会呈现经营活动的支出、收入和其他的一些相关数据,企业管理者或者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对经营活动的效益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亏损较为严重的活动,进行商讨和研究决定是否继续开展和进行。企业不同活动、不同阶段的利润收益都是不同的,所以直接了解并不能很好的获取信息,但是数据通过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和省时便捷。
        2、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对财务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数据是否合理,可根据日常经验来判断。财务分析大多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所以首先应保证数据来源正确无误,财务人员在提供财务数据时要弄清可通过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判断数据的正确与否。比如,在企业的固定资产金额确定的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也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通过估计一个综合折旧率来验证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如果相差不大,表明基本没问题,如果相差过大,就要找原因,是否存在多提或漏提折旧的情况。将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经验和实时变化,判断其合理性。任何一项项目的当期数据如与历史数据差异过大,这说明必然会有一定原因,这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发现可疑点,通过盘查、验证等方法来获知差异所在。比如,对一些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可通过将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或同行业的增值税的税负率对比来推算缴税的合理性[1]。


        2.2、持续加强基础会计工作
        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关切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19年财政部令第98号),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全会计机构、保证会计人员满足内控需求,确保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要对接新准则的变化,做好过度衔接,财政部新修订了《收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会计》、《政府补助》等会计准则,并修订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财务部要按照新准则要求,有针对性修订相关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及时升级、调整相关信息系统,要周密制定实施计划,确保执行过程衔接顺畅。
        2.3、完善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体系的建议
        一是使用科学方式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从企业制度上要求缩短数据的结算期限,改进数据滞后性问题;结合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这一直观报表说明问题。二是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单一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将不可计量因素考虑在分析结果中进行综合判断,修正单一分析方法导致的误差。三是强化对非货币信息的披露,充分揭示企业存在的或有负债和隐形资产,有助于理性定位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阶层[2]。
        2.4、完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式
        在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分析方式的局限性,影响了分析结果的代表性,给企业业务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对此,不断完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应以科学分析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分析前,应对企业全部业务流程、业务性质深入了解,掌握企业当前行业环境,结合企业业务特点,选择适当的分析指标,构建与企业实况相符的分析体系,避免生搬硬套,提高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的质量。其次,企业应选择和指标体系相配套的财务分析方式,不断改进分析方法,提高财务分析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增强财务分析结果的可行性与使用价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
        2.5、制定财务管理机制
        基于企业本身的行业特征及财务管理方式,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在企业中制定一套健全、高效的以管理会计为前提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新建的机制应充分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展开信息处理和分析,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真实、标准以及共享的财务决策数据,实现以交易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方式常态化机制,迎合智能社会下企业管理要求,进而提升企业总体财务管理质量,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正常发展,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2.6、优化数据收集和分析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众所周知数据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超时太久的数据对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没有很好的参考性意义,所以企业内部要优化这一环节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缩短数据收集的时间,可以从数据收集软件和设备方面考虑,研究和更新一些更高效的软件,提高数据收集环节的效率;其次管理部门要及时与报表分析人员进行沟通,做好收集、记录,先确保工序的准确无误,再来提高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最后是对一些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很多时候一个团队是无法完成大数据的综合统计的,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汇总信息,进行商讨和研究,提供出最有效且有价值的报表信息和结果[4]。
        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前提条件,也是重点。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在市场经济及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企业运营管理阶段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能替代的,若想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的功能,需要从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财务人员培训等层面入手,以得到效益最大化并可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战伟.关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5(12):112-113.
        [2]冯祺.大型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建设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4(08):28-31.
        [3]任芳.浅谈大型集团型企业合并报表系统的建立[J].信息系统工程,2013(03):42+35.
        [4]李钊.基于报表项的合并报表系统架构设计[J].冶金财会,2012,31(11):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