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管理处(石家庄市滹沱河国有林场) 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林业工程造林建设是促进和保障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造林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树种数量以及树苗的质量、有待提高种植结构有待改善中,管理工作者要在固有的林业管理模式中,摒弃粗放管理模式,开展全面统筹的科学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前言:
树林作为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仅起到了保护人类生命安全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国际经济发展。历史记录着许多沙尘暴、泥石流、洪水等夺走人们生命的事例。历史经验证明,树林的良好生长将会避免许多大型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会防止土地沙漠化。实行科学化的造林管理将会提高树苗成活率,减少造林成本,缩短造林目标的完成时间。在造林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有助于林业工程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生态平衡。现就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展开探讨,
以期为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1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1.1造林管理的意义
第一,控制造林成本。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林木质量管理,还必须要控制好成本,才能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造林管理,对造林生产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可以减少造林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费,从多个环节着手进行严密控制,整体上把握造林成本。
第二,提高林木成活率。采用现代化造林生产技术,可以提高造林工作质量,例如在造林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林木的生存特点等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不同林木都能快速、健康生长,真正意义上提高林木成活率。
1.2造林管理的原则
第一,统筹性原则。造林统筹管理是确保造林过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造林过程中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准备,比如设备、苗木等,必须要准备充分,为造林工作奠定良好稳定的基础。
第二,经济性原则。造林管理不能一味地考虑树木、栽种等方面,还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性,选购种子、幼苗的时候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能无条件随意选择,做好经费控制,对造林经费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三,便捷性原则。在造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造林过程是否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尽量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对他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同时要尽量将造林地点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确保技术人员可以随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好造林管理工作。比如可以选择在山区进行造林生产,人口较少,后期的破坏也比较少,适宜林木生长。
2存在的问题
2.1林业工程的造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林业工程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林业工程的数量以及规模都开始显著增加。在林业工程快速发展的阶段,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有待完善的造林管理体系。数量众多以及规模庞大的林业工程需要众多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但是我国造林管理人员缺乏,小规模造林管理的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大规模的林业工程,导致在树苗的选择以及培育方面存在较多误差。同时,面对树苗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分时间段管理方式,导致树苗成活率始终得不到提升。
2.2种植结构有待改善
树木生长不仅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对生长环境也有硬性要求。不同的树木种类适宜种植和生长的环境不同,同时在生长间隔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现在的林业工程在加大种植数量的同时忽略了实际成活率,导致许多树苗的种植密度过大、种植间隔不断变小,营养、氧气以及阳光等生长条件都达不到树苗的生长要求,最终造成林业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2.3树种数量以及树苗的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不同地区需要的树木种类都不相同。现在我国林业工程在树木种类上还有待提高,单一的树木种类导致许多树苗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发育情况不同,最终导致总体成活率低。同时树苗本身的发育情况也会影响最终成活率,我国许多林业工程本身采用的树苗质量难以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林业工程的发展受到阻碍。
3对策
3.1进一步完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体系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还需要一定的完善时间。现在的林业工程已经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应当加大造林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选用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同时给予新人机会,从而为林业工程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大型林业工程中要实行分区域、分时间段培育的管理制度,按照每种树苗不同的种类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林业工程造林的科学化、精细化以及系统化管理。
3.2了解树木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要想维持稳定,不仅需要足够数量的绿色植物,同时也需要生长良好的绿色植物。在进行造林管理时,管理人员首先要根据树苗种类进行分类管理,在保证充分了解树苗的生长需求之后再进行种植。在种植时首先要注意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树苗自身的生长状态等。培育阶段应当结合大自然条件给予一定的人工培养环境,提高树苗存活率。在完成树木种植后还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3.3优先树木种类,提高树苗质量
为从根本上提高树苗成活率,必须从树苗种类以及树苗质量入手。不同地区的林业工程要对当地土壤条件以及自然条件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选用最合适的树木种类,避免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合理而死亡。同时还要提高树苗质量,在选择树苗时提高选用标准,保证树苗在后续的生活环境中依旧能够正常生长。
3.4造林工程工作的全面统筹
林业造林工程是一个敬畏生态反哺自身的事业,在这项事业的整体规划中,需要培养全局观,展望长远利益,全面统筹造林工程事业的发展。从植被培育到后期植被维护和保护、从限制植被种类的自然因素推及至相关技术需求、从相关技术需求对应至人才需求综合得出资金需求,使建设者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拉起联动的弦。管理工作者应利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各个环节上实现造林工程的生态性和经济适用性。另外,对于后续力量的培养和发展,林业造林工程企业可以建立专业性的技术院校或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在实践中感受所选专业的氛围,落地实处,成为毕业就可实践的专业人才,实现校园和行业无缝衔接,为企业快速培养优质人才,实现主观客观均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林业发展管理机制。
3.5稳固可持续的资金管理
造林技术的引进与开发、人员的技术交流与培养、施工造价与造林后期的维护等均需更大更多的资金投入。因此,稳固现有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是林业造林工程事业的根本。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营销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监管制度,除政府扶持外,也需吸纳大量社会资金,制定有效的林业招商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针对资金流出,财务管理人员应明确每一笔资金流向,账目模块清晰。可分流程、分项目进行资金管理,从技术和人才配置上解决人力物力的浪费现象,各环节各部门可做详细预算报表,从而根据各环节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资源,从源头避免资源浪费,也可实现监管工作的有效跟进。做好成本和效益的对比,从支出和收入对比反映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
4结语
林业工程的发展离不开造林管理,制定严格的造林管理制度以及流程,将会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从而维持生态平衡。在造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减少因人为误差而导致树苗成活率无法提高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生长环境选用不同的树木种类,再根据树木种类确定种植密度以及管理方式,实现造林的精细化管理。最后还应当加强后续防范保护力度,避免树苗死亡。
参考文献:
[1]袁萍,童小琴.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原则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