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正大港道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植物的配置在园林的绿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笔者结合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园林绿化的经验,阐述了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手法。
关键词:植物配置,原则,手法,园林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山石、水体和建筑成为造园四要素,其中植物不仅能用于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而且还能使园林富于四季变化,体现生命的活力。目前随着生态园林的大力发展,园林的植物配置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从单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转化为创造视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不仅应遵循美学原理,注意园林中花卉、树木和草坪的合理搭配,还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在创造出优美园林景观的同时,还要创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中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园林绿化的经验,指出了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叙述了相应的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1 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引进外地园林植物,忽视乡土植物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忽视本地的乡土植物,过度追求“高档次”,在未充分考虑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的前提下,盲目的引进外地园林植物,结果导致外地植物大量死亡,造成国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
1.2 植物种类单一,生态性缺乏
上个世纪末,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园林建设时,为了追求单纯的整齐划一的人工美,忽视了其生态效果,刻意模仿国外的一些风格,忽视生物的多样性,出现片面的“以草代木”,忽视草本植物和灌木与乔木等配合,这样很容易造成植物配置的单调、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生态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表明,由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其释氧固碳、蒸腾吸热、减尘滞尘、抑菌杀菌、降低污染等生态效益是单一草坪的4-5倍。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注重乔木、灌木和草地的相互结合,发挥其生态效果。
1.3 植物配置缺乏创新,千篇一律
设计师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设计时,应根据园林的环境特点、功能要求和资金投入等因素来进行创作,在形式上,也应该是形式各异绝不可能雷同。然而,现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致使植物的配置前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2 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必须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植的原则;(2)各种植物形成的区域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3)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的原则。园林绿化的各种植物选择应以乡土各种植物为支撑,因为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首先最能体现地方风格,抗灾难性气候的能力强,种苗易购易成活。
2.2 生态性原则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体现生态性,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景观,达到好的效果。首先,植物景观应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创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其次,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活动,充分发挥植物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最后,植物的配置要充分科学,建立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3 艺术性原则
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多种处理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是建筑物所无法比拟的。
3 植物种类的选择
首先,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并辅以一定适合的外来物种。乡土植物是指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对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具有稳定适应性的植物。一般来说,在园林的绿化过程中,植物的选择应以城市本身的乡土植物为主。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选用乡土植物为主进行绿化,是保护和维持地区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途径。另外,在绿化的过程中,可有计划地引进一些本地缺少,而又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或者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来丰富城市的植物种类。其次,还要因地制宜,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抗逆性强的植物。再次,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还要以环保植物为主。环保植物与其他植物相比,除具有一般的美化环境的功能外,还有很强的防风固沙、杀菌、隔音等保护环境的作用。最后,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时还要考虑整体效果,注意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的结合,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结合,注意针叶植物与阔叶植物的搭配。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城市的绿化效果,体现出绿化的季节效果。
4 植物配置的手法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1)对比与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2)动感与均衡。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3)起伏与韵律。道路两
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表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作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5 结论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应以本地的乡土植物为主,以树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花卉、草地等植物。要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按比例栽植,讲究季节变化。要通过科学配置和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绿化景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世广。浅谈植物配置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5(5)
[2]廖振军,刘旭红。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