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照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日照 276800 2日照市工程检测咨询集团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生活垃圾和废水随意排放;环境卫生差,臭气熏人,蚊蝇乱飞,危害人体健康;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新农村环卫工作亟待创新健康发展。
一、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政策利好与投入欠账现象存在。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惠民实事来抓,以镇村建设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了农村垃圾整治、镇容村貌整治、农村河塘整治等工作,经过实践与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内容“六清六建”中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由于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没有完全落实。
(二)陈旧生活习惯与落后生产方式并存。如何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重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还处在示范阶段,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
(三)工作成效明显与长效机制缺失并存。镇村结合部脏乱差问题突出,在集镇及村庄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垃圾难以及时清运,部分乡镇道路两侧还能见到暴露垃圾,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少数乡镇秸秆乱抛现象比较严重,秸秆仍然堆在田头、沟渠边,影响沟渠正常排灌功能。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彻底,河道、沟渠、水塘坡面还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国、省、乡、村道路两侧路边沟、田间渠道、水塘淤积比较严重。
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方法取向
(一)提高环保意识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二)完善设施投入是根本。鼓励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村镇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引导乡镇建设工业集中区和农民集中创业点,建设标准化厂房,方便建设集中治污设施。
按照“以片为主、点片结合”的治理模式,对环境问题敏感、集中的区域,实施连片综合整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在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清洁能源工程建设。
(三)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用好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政策。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鼓励措施,并配套下拨相当规模的资金扶持,基层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发挥专项资金的功能,正确引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整合打捆项目,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捆”,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相结合,与农村新能源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连片整治,着力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思考
实践证明,大胆突破,探索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是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根本目标。
(一)立足长远发展,建议应高起点规划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从环保的角度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做一个整体规划,重点对产业发展、村镇配套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环保要求做出明确规划,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不留遗憾。从根本上转变过去环保工作重城市、重工业、轻农村、轻乡镇的局面,逐步实现环境权益城乡均等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垃圾清扫、打捞河面漂浮物这一层面。要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时转移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心。面对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形势,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既要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局面,主动接受产业经济的辐射,更要有超前意识,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完善长效机制,建议加大工作执法力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针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加强农业环境政策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深度,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人员和农民群众等广大公众环保意识刻不容缓。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排查主要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确保工作有短期的重点突破,有完善的工作机制,有长期的工作成效。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不仅在城区周边、公路两侧不能上污染项目,即使在偏远农村也绝对不能上有任何污染的项目,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否则就和新农村建设宗旨相背离。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乡镇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在示范区域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传“三下乡”制度,通过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三)积极创新突破,建议广泛采取市场化手段。为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难题,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杠杆作用,把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工作交给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负责,形成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新机制,努力破解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难题。按照市场化体系,把卫生保洁公司纳入环境卫生运作体系,打破现有的“镇—村”卫生保洁模式,形成“镇—公司—村”卫生整治保洁新格局。即:政府牵头负责制度制订、卫生监督、资金拨付等工作;保洁公司负责镇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村负责日常监督和宣传工作。通过引入第三方保洁机构,让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循环更加有序,做到资金整合、人员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