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和龙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 吉林和龙 133500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日常管理工作之一,主要包括档案收集分类、归纳整理、价值鉴定、保管归档、索引编制、统计分析等工作内容。档案管理由两个基本组成要素组成,分别是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包括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包括企事业单位、人民大众、社会组织等档案利用者。档案利用者往往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集中、清晰、完整、规范、有序的档案资料,而这与档案资料杂乱、分散、量大、繁冗、无序的特点相矛盾。当前,很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阻碍了档案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利用,导致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难以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强化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创新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基本概述
档案管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运作起到很重要作用,社会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需求的满足程度取决于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则要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通过建立完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管理意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具有多种形式化,多种数据化的特点,要进行多种服务创新才能满足大数据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从传统的纸质记录转变为现代化的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健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的隐蔽化,单一化逐渐变换成服务大众的信息公开化,将档案内容让普通大众接受监督,这样会增加档案管理的服务大众意识,有助于增加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度。
二、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强调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比如,毛泽东同志指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护档案文件,这关系到人民的命运以及前途;邓小平同志提到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同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可见,档案就是真实的历史记忆,是确保群众合法权益的凭据,为相关者奠定了基础。各级各类档案部门需要对档案进行完整的收集、规范整理、科学安全保管、便捷高效利用。然而一直以来,因为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档案的相关工作效果也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三、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部分机关事业虽然初步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没有意识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程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流程,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未建立健全标准化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二是未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监督审查制度。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实施情况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措施,对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考核監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律来进行,这无疑会增加档案管理出现漏洞的风险。此外,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而是停留在口头上或理论上,形式主义比较明显,导致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2、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只局限于档案材料的统计、整理和收发、保存,以往并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
但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业务范围开始涉及到档案资料的研究利用和二次开发,呈现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高水平、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支撑。而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习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模式,导致工作人员创新能力薄弱、专业能力欠缺、职业素养不足,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进展缓慢,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3、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在很多企业得到应用,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有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尝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电子信息化管理方法,购置了计算机、储存器、扫描仪、打印机等硬件设施,推行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但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囿于传统思维方式和软硬件设备的限制,仍然使用传统人工方式对纸质版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不仅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档案也不方便查阅,而且还容易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档案的丢失、错乱和残缺。
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途径
1、更新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对于信息繁琐的档案,要进行科学管理,对文件进行补充和查找,要建立一个新的简洁明了的数据库,对档案具体内容进行系统的编号和说明,形成一套统一的收录方法。各个省市机关事业单位要加强沟通了解,互相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服务意识培养,要有比较高的思想觉悟,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服务意识差的问题,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主动接受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快转变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从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成电脑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大数据,利用计算机计算方法去处理庞大的档案信息量,使档案管理趋于标准化和科学化,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3、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档案服务创新要从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3个方面进行创新,机关事业单位涉及人员比较广泛,要从上到下,分主次分条件服务广大民众,这样可以减少社会矛盾,更有利于团结。服务内容要广泛,既要抓住档案服务的重点之处,也要保证查准率和查全率,可以简化查找流程,但是不能遗漏档案内容,服务方式要确保档案的及时性,能及时对档案内容的需求者提供全方面的档案信息,提高人们对机关事业单位办事效率和能力的认可。
结束语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一部分单位开始实施规范化档案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档案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很多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存在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理念陈旧、创新能力薄弱、软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建设性的强化措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春荣.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与体会[J].办公室业务,2018
[2]赵子叶.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2017
[3]周知勇.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云南档案,2015
[4]高娟.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0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