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我国日益向好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且目前我国的建筑领域一些施工技术以及设计理念也是快人一步,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尚有一席之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人们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一些传统的设计理念或者是建筑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或是实际需求。在这个既看“颜值”又看内在的时代,一些复杂的立面,凹凸不规则的大空间的平面建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在满足建筑美观实用的同时,如何保证建筑的安全性才是结构设计师必须时刻铭记的使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安全性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安全性是指建筑物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对外部作用力或突发状况的承载负荷能力。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充足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灵活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建筑结构受力计算,保证建筑形体与构件设置的合理性。正是由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要求较高,设计人员就需根据建筑功能特征、空间划分特征与荷载分布特征等关键要素,明确结构形式与构件配置形式,进而维护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固性。此外,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等多方面要素。同时全面考量区域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与自然环境,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 对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常见的安全问题探究
2.1 建筑结构缺乏有力的抗震性能
现阶段,我国所应用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抗震性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其中许多的建筑均与国家有关的抗震标准存在差距。此外,由于人们未形成足够的抗震意识,往往在地震发生之后,才会“后知后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于建筑物抗震级别的设定界限方面也表现出来了某些不同,部分沿海地区的建筑物甚至未达到抗震级别。就此方面来看,建筑结构安全性之所以会缺乏,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建筑企业以及部分政府机关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建筑结构设计侧重点不恰当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未能够做到全面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某些关键性问题。为顺应城市发展规划,往往只强调其中的功能设计,而就类似逃生通道以及公共消防方面的设计却未进行足够的重视,因而加大了建筑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群向城镇流动,这就造成了住房紧缺的问题。而为缓解这一问题,一昧的增加建筑高度,却未就其中的逃生以及疏散加以合理的设计。如此,一旦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或者其他安全性问题的时候,人员无法快速的疏散与逃生,造成了安全问题。虽然设计者在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消防安全问题,但却无法落实于实际。
2.3 建筑材料不符
建筑设计者自身的设计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倘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者可能会出于经济或其他条件而减少就钢材的使用,或者使用重量较轻材料展开具体的施工,进而呈现建筑美感,建筑可使用的面积也会随之扩大。如此,既无法实现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提高,反而增加了其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倘若使用质量较轻,并且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可能会加大成本投入,而部分工程负责人员为尽可能的缩小支出,选择某些质量不达标的便宜材料,出现了“豆腐渣”工程,势必会增加安全隐患。
3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增强安全性能的举措分析
3.1 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相应的抗震性能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建筑剪力墙结构,一方面增强结构实际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提升建筑自身承载力、进而增强其墙体的刚性。
具体而言: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正式的设计前要充分的做好现场建筑结构设计之前要进行实地的勘察,还需要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能够遵循现场施工具体情况,进而确保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3.2 优化构造,确保结构计算的科学有效
由于建筑结构类型的不一所实际运用到的构造方法同样存在着差异,比如刚度均匀的多层建筑,一般情况下会采取底部剪力法;而对于底层框架结构建筑而言,由于其厚度相对而言较薄,因而在具体的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变形现象,所以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双保险计算手段,而不会选择使用框架抗震墙加以相应的计算。这是由于框架刚度是不会出现折减现象的,但考虑到抗震墙会有相信的折减问题,因而不可使用单向板计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双向板查表加以具体的计算时,应当注重材料泊松比所带来的影响,不然,倘若未就跨中弯矩未进行相应的调整,可能会使计算值比实际的偏小。
3.3 创新建筑结构设计方式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应当摒弃传统设计中的不足以及弊端,并增强软件开发率,以便于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恰当性。此外,也需要不断完善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对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需要强化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率,借助于高科技开发出先进的设计软件,并为其制定相关的规范措施,以便于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4提高设计人员自身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技术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许多新规范新技术应运而生,作为设计人员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多学习多交流强大丰富自己。在熟读了解规范的基础之上,多做项目多总结,从设计和现场施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概念设计,提高自己的抗震安全意识,从为人们的各方面安全提供保障的角度出发,应用自身的知识与才能,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
3.5强化房屋结构耐久度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的恰当科学程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所表现出来的耐久度,从而间接性的关乎着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基于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促使混凝土配合比科学合理。需要尤为注重如下几方面问题:①确定房屋建筑设计强度与相应的配置强度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使用质量达标的砂石料、水灰等,并依据此确定房屋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相应混凝土配合比;②调查并分析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的环境以及一系列条件情况,就相应的砂石料质量加以恰当的调配,增强配合比的合理性;③通过就实际测试所取得的砂石含水率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配合比加以恰当的调整,以便于得到与混凝土施工要求相符合的配合比。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师需要考虑到房屋建筑设计与修建规范等相关问题,可适当的就建筑结构保护层进行增厚操作。假如条件允许,也应当就建筑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调研,然后通过分析房屋建筑结构形式就其中的区域加以划分,确定最佳的建筑保护层厚度,目的在于促使二氧化碳进入钢筋表面的相应时间能够被有效延长,就是说碳化时间可以被相应的延长。除此之外,要就建筑当下所处区域实际的环境条件,查看周围是否有相对较多的氯化物等腐蚀气体,再就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然后再掺入阻锈剂,确保其能够与混凝土充分混合,共同作用于建筑内,以此来增强房屋建筑本身的耐久度以及安全性。
结束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要求就能够做到的,未来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中必将还会出现新的挑战,而能否做到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及时拿出应对方案是我国未来建筑结构设计的动力所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也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乔.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分析 [J]. 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0):10-11.
[2]张博闻.基于抗震救灾背景的灾时据点医院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D].南京工业大学,2018.
[3]於振亚.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技术策略 [D]. 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