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铁山林场 广东省梅州市 514500
摘要: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林业资源做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森林资源不断开发和林木利用率逐渐增加,如何做好护林防火问题已经成为森林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从人为、自然两方面,分析了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其次,强调了应用护林防火技术的重要性。最后,重点探讨了火灾预防技术、处理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护林防火技术;森林资源保护;扑灭;预防
前言:
保护森林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森林火灾的发生,则容易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发生,为全世界拉响了警钟,应用护林防火技术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了国家与政府重视的主要问题。可见,对相关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
1.1人为原因
引发森林火灾的常见原因多为人为因素。人为引发火灾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由于农民的防火意识不高,在春季进行烧荒、挖窑洞烧砖、焚烧树林等原因;其二是由于在森林中乱丢烟头、起锅做饭、焚烧祭祀等原因,导致火星、火苗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引起森林火灾。引起森林火灾的因素不排除有人故意纵火的可能性,对起火原因应进行全面调查之后才可得出相应的结论。
1.2自然原因
相当一部分的森林火灾也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在梅雨天气中,因为树木本身的潮湿更容易吸引雷电,雷电击中树木引燃树干会导致大范围的森林火灾。除了雷击产生火灾以外,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引燃森林可燃物也是较常引发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此外,火险天气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火灾易发天气进行预防,可以有效将森林火灾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2.1 火灾的预防技术
2.1.1 隔离技术
森林中开辟防火线可以有效防止山火蔓延。防火线可以将毗邻的可燃物进行分割,有效地防止火灾的传播和蔓延,以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更加严重的危害。防火线通常设立在较为空旷的林间地区,一般宽度为三十米至五十米之间,可作为森林中的通行道路,有效防止火势蔓延。在开辟防火线的基础上,对林地内的部分土壤进行深耕,形成宽度为一米至两米的带状空地,使翻耕出的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形成生土防火带。种植防火林带也能够有效阻止火灾蔓延,防火树种通常具有可燃性差、枝叶繁茂、枝干含水量较多、树体优质少等特点,不耐燃烧,可以有效保证森林的防火安全。
2.1.2 监测技术
监测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火灾预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因我国森林面积较大,林业资源储备较多,使用信息技术监测火灾能有效的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提高火灾预警的准确性。森林火灾预防监测技术主要应用有:在森林火灾多发、易发地区安装相应的火灾感应装置;在周边建立森林火灾监测站,指定专门的监测小组对森林火灾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测;单纯设置监测装置不足以及时发现火情时,可以使用无人机对森林进行定时定点监测;还要建立完善的天气预报系统,准确预测火险天气的到来,及时做好森林火险的应对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2.2 火灾的处理技术
2.2.1 扑灭方法
(1)直接扑火法:这种灭火方式一般用于刚刚起火的阶段,此时火势极小,通过人工扑火就可以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采用这种扑火方式的时候,可以使用身边常用的工具进行扑火。
如使用扫帚或较长的工具,沿火险蔓延的边缘进扑打,在扑打过程中切忌猛烈扑打,直上直下,引起更大的火势。火势较为猛烈的时候,将易燃性较差、含水量较为充足的枝条捆扎成堆,覆盖在火线之上压住火势,便于将火扑灭[1]。
(2)采用水源进行灭火:当火势较为旺盛时,可以采用附近的水源进行扑救。使用水源可以有效扑灭地面火势、地下火势以及林冠层火势,但由于水源分布较为分散,森林火灾中采用水源灭火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3)采用土壤进行灭火:当地面可燃物较多火势较为旺盛,直接扑火难以见到成效时,可以使用常见的农具对火灾进行覆盖,阻隔火势燃烧所需的空气。在火灾蔓延方向开辟生土带,可以有效的阻止火势继续蔓延。
(4)飞机灭火法:飞机灭火法包含:吊桶取水灭火法和喷洒药剂灭火法两种。吊桶取水法主要使用大量机群在水源处进行取水后,将水体进行喷洒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燃点以下,同时达到隔绝空气防止明火复燃的目的。飞机在进行吊桶取水时,需要确定作业方向是否逆风顺水流以保持飞机的平衡,观察水面是否有杂物,以免将吊桶挂住,确认无误后在水面上方十米处悬停取水。需要注意的是空桶飞行时,飞机航速应控制在150km/h,取水之后航速应控制在100km/h,经过急弯时需要将速度降低,防止水从桶内溢出。洒水之前需要与地面灭火人员进行沟通,确定水体的喷洒位置。进行喷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飞机过于靠近火势与浓烟,防止对飞机烧伤和因缺氧而导致发动机停转造成人员伤亡,喷洒时飞机高度不得高于100米,否则会降低喷洒精准度[2]。
飞机喷洒药剂灭火法,是目前人类对抗森林火灾最有效的科技手段之一。喷洒药剂具有灭火速度快、不易复燃等特点。但相对于吊桶取水灭火成本较为高昂,这种灭火方式只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普及。
2.2.2 余火处理
明火扑灭之后相关人员不得急于撤出火场,必须将余火彻底扑灭,并对火场进行清理,确保无复燃可能之后再进行撤出。并在森林火灾灭火工作结束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组织协调各单位人员对火场的情况进行查明,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详细调查给周边居民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束后,需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追责,确认事故的主体总结经验教训。
2.3 通讯技术
由于火灾蔓延的速度较快,所以灭火的黄金时间分秒必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火灾通讯体系,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森林火灾通讯方式主要采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式,保证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保证信息通讯的稳定性,可以为准备火灾应对手段留出充足的时间。
2.4 护林防火管理
由于我国的林业面积大,森林资源占有量较多,护理防火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同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建立完善的护林防火管理体系,是对周边群众人身安全和林业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日常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火灾易发、多发区域建立相应的防火点,将防火用具配备完善,保证突发火灾时能及时准确的应对。护理防火管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不断落实护林防火管理措施的同时,将周边民众号召起来,共同参与到护林防火活动中去,才能对有效的应对森林火灾的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应用方法的研究,为各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减少火灾发生次数,并在火灾发生后,尽可能缩小其影响范围,降低国家及社会的经济与环境损失。未来,建议积极应用火灾预防、处理以及通讯技术,为森林资源保护效果的改善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向东,王洪伟.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策略初探[J].农家参谋,2020(04):155.
[2]田小平.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