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方案与管理探讨 韦江妹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韦江妹
[导读]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农村党群关系与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
        巴马瑶族自治县水利局  广西河池  5475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农村党群关系与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此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本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方案与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方案;管理
        引言:
        在新时代,我国积极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的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统一进步。对农村的现阶段建设做分析发现,我国部分偏远山村还存在着饮水安全的问题,一方面,这些区域的饮用水洁净度堪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缺水,生活和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积极的开展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解决农村用水问题便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所以分析相关的内容现实价值突出。
        1 农村供水水源的水质情况
        处于山区、半山区和丘陵沟壑区的农村多有不便,无论是交通还是其他方面都相对落后,饮水更是困难。在这些地区人畜的饮水以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为主。其中,常见的地面水是江河水和水库水。江河水中含有较多细菌。不同季节的水质也有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其流速受到季节和降水影响而导致暴雨时泥沙激增。山区泉水的流速相对较快且流量较小,因此其水质相对较好。水库水是目前为止农村人畜饮水最常见的方式,其蓄水量很容易受到气候和农业用水的影响,在一年之中有很大的水位变化,水质也很好,浑浊度较低。地下水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水位、地形与地质情况,地下水可以被简单分成浅层和深层。浅层的地下水补给水源很近,如果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取大量的水会导致水位下降得很快,限制了供水量。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很容易受到地面污染物的污染,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但是不太浑浊,一般情况下是无色的状态,硬度很高,很多地方的浅层地下水存在铁和锰超标的现象。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因而水量充足且稳定,其状态也是无色透明的,细菌含量不会超标,同浅层地下水一样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超标。地形与地质情况不同,水量也不同,但一般水质很好,含有地层有关的一些化学元素。降水量因地区而不同,水质的好坏受当地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此外,收集的方法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降水是缺水山区唯一的水源,一些地区采用蓄水池和水窖等在雨季进行蓄水,供后续使用。
        2 农村饮水工程的现存问题和解决方案
        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式多样,不同的条件应选用适当的方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关重要,切实关系到民生,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调查工作
        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要真正的发挥工程的效用,需要做好调查,这样才可以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达到工程建设的最初目的。就调查工作的开展来看,具体内容有:(1)工程覆盖范围。工程覆盖范围的调查对于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强调覆盖范围的调查可以更好的确定工程的规模。(2)饮水安全问题的原因调查。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但是不同地区的问题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地方饮水不安全是因为水资源稀少,如西北地区,所以工程需要以集水和引水为主,但是有的地区饮水不安全是因为水资源受到了污染,所以具体的工程建设需要以水净化为主。简言之,调查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2.2 加强保护水源地的意识
        水源是保护水质、提高水质的重要着手点。

因此,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水源入手,展开一系列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水源地,并保障水源地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应在水源地保护影响半径的范围内严令禁止捕捞和养殖等活动,更不允许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避免一切污染物感染水源。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对水源水质进行定期的严格检测,以保证水源水质合格。如发现水源水质与标准有偏差,就要立即停止向外供水,与此同时请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争取早日解决问题、恢复供水。以此形成保护水源水质的相关制度,起到约束与规范作用。
        2.3 根据条件合理布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关键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按步骤陆续实施,把对居民饮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水质问题和一些严重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摆在首位、优先解决。农村地区的地形条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社会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要在施工前考虑适合当地的工程建设方案,选择合适的工程类型、规模和供水方式。在此过程中,要兼顾工程成本、可操作性和日后的发展问题,也可以考虑新建集中的供水工程和小型分散单村供水等方式。
        2.4 加大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力度
        政府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起到调控与监督作用,保证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与持续性。可以建立单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协会,谁受益谁管理,专门人员管理,杜绝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现象。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要由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承包单位要有一定的资质,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工程运行过程中,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工程管理、维修、操作安全、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与保管以及设施的养护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约束,同时,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要有保障。对于已经被污染的水源一定要及时进行消毒与净化,确保提供给农民群众的水是可靠、放心的纯净饮用水,这就需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其时刻符合标准。
        2.5 明确各部门职责
        工程的可持续性和明晰的所有权需要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各部门明确的职责是推动农村饮水工程发展、市场化进程、明晰产权的重要手段。要规范管理,将职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避免出现责任交叉重叠、影响施工进程的现象。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落实引水工程的有偿供水制度,同时制定合理的税费,用资金解决工程的施工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做到“以水养水”。此外,管理人员要主动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机应变,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依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根据农村各地实际采取的工程规模与类型选择适合的管理运营模式。例如采取集中连片的供水工程管理模式和单村引水工程管理模式,可以让不同的管理模式互补共存,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要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施工质量,兼顾成本控制和运行管理,提高工程的科学设计和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水位自动控制技术、变频技术和远程新技术都可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能耗、减少水量损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根本目标,依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当地水源水质情况,并切实保障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根据当地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进行适合的工程设计。在选定适合的工程方案及流程后,建立相关的运营管理制度,通过引进新技术加强整个工程的效率,达到控制成本、缩短工期的作用。明晰产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部门,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水源,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设计方案与管理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9(6):77-79.
        [2]赵士蜜.农村饮水工程水厂设计供水规模确定的探讨[J].治淮,2019(9):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