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问题,如处理得不好,会发生沉降不均匀、抗震性能差、地基不牢固等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了房建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中常见问题,然后阐述房屋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要求及各种地基处理技术方法,以供广大建筑施工人员加以参考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房屋工程中地基的处理技术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1. 软地基的特征及危害
所谓软土地基,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地基。软土地基特性主要表现为土层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在35%-60%,塑限指数为13-30。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地基总称为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建设房屋,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的发挥,都会相继受到很大影响,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也会不断地增多,出现多发性施工事故。
2.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2.1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程前,其中很多的前期工作需要准备,如对周围环境的勘察、地质条件的检测、水位深度的检测等。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对这些影响到地基处理工程的因素进行备案记录,同时建立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效果。
2.2降水防御工作的不到位
降水是影响房建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及频率都会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尤其是地基处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在进行房建工程的地基处理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降水预防工作专项方案。一旦出现大量降水时,立即启动降水预防方案,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2.3勘查工作做得不到位
在进行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勘测周边环境的变化,虽然这些因素在短时间不会对房建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日积月累,最后可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然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片面的只考虑到工期和成本,而忽略了全面勘察的重要意义,最终造成房建工程潜在的风险,甚至酿成工程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将目光放到远处,做好全面的环境勘察工作。
3.房屋建筑中地基的施工技术
3.1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基施工技术也变得更加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地基施工技术――旋喷注浆桩,此种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中,通过此项地基施工技术,软土地基的牢固性、防水性、堵水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施工的过程中,旋喷注浆桩地基施工技术操作起来非常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就可以完成施工,大大的节省了施工成本。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相结合,以便于保证作业深度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提升地基强度的目的。
3.2深层密实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深层密实地基施工技术中,应用振冲法,此种方法需要借助起重机,通过起重机的起吊作用,将振冲器吊起来,同时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这时,振动器产生的振动频率就会变得非常高,通过水泵的启动,将高压水流喷向土体中,结合振冲的作用,使水喷向预定的深度,随后,再将碎石等材料填充进去,并实现振动挤密。这时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需要填充到地面之后才能停止。通过此项地基施工技术,形成复合地基,进而有效的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3.3置换法改造技术
换土法换土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置换法,换土法也可以称为换填法,是指将地基范围内的不良地基土清理掉,然后用稳定性比较好的良土、砂石进行回填,并将其压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采用换土法进行不良地基土改造时,施工人员要注意最好将不良地基土的开挖深度控制在2m以内,然后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分层检测的方法进行换土施工,同时在换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对天然沙砾的粒径、级配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从而为换土压实质量提供保障。强夯置换法:
强夯置换法是指利用夯锤或者沉管将锤、管放置在地基土中,将地基土想两侧挤压,然后在夯坑或者沉管中填入碎石、砂砾等材料,并对周围的地基土进行横向强力挤压加固,这样就能加强相邻两个桩的紧密性。经过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地基,其整体强度会发生极大的提高,并且地基强度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当碎石、砂砾等填料的透水性比较好时,要设置好竖向排水通道,及时将水分排除,从而为地基的综合性能提供保障。振冲置换法:振冲置换法是采用专门的振冲器,利用高压水对地基土进行振冲,从而在地基中形成多个孔,然后将碎石、卵石等填料填入地基孔中,并形成碎石桩体,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地基土的压缩性,提高不良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采用振冲置换法进行不良地基土加固时,施工人员要注意,碎石桩的沉降量和承载力直接影响到地基土对碎石桩的侧向约束力,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别用振冲置换法进行强度低的软黏土地基加固处理时,因为强度低的软黏土约束作用力比较小,会极大的降低碎石桩的作用。
3.4预应力加固技术
对于该种技术来说,其所具有的原理就是外部荷载以及预应力都能够对混凝土受弯构件产生作用。而为了能够使建筑具有更好的受力特征,其通过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拉杆产生一种轴向的拉力,并通过该拉力的作用将其传输到受弯构件上,在受弯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的作用,这个偏心受压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克服外部荷载对构件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而提高受弯构件的抗弯力。对于这种情况来说,能够较好的使构件受到外部荷载所带来的压力进行降低,以此在减少受弯构件裂缝情况出现几率的同时降低外部和在所带来的压力,在避免受弯构件出现裂缝的同时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斜截面抗剪承受力,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比如当建筑在施工中因为墙体歪斜情况或者结构出现裂缝时,则可以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结构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
3.5抗震技术
为了有效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应重视下列几点内容。第一,建筑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地基的稳定性,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地基土质,杜绝地基变形导致抗震性能降低。第二,应在相同性质地基上进行同一房屋建筑结构单位的设计,将地基的潜力进行挖掘,并融入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发挥地基的抗震性能。第三,尽量将建筑结构设计成对称、规则的形式,降低地震灾害影响建筑结构发生变形及防治地震作用力过于集中导致房屋建筑坍塌等情况出现第四,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多设置几道抗震防线,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另外,应明确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以免出现局部结构较为薄弱的情况。第五,尽量降低房屋建筑结构的自重,控制建筑对地基的荷载力,使在地震作用下能够缓解对建筑的影响。第六,加强建筑结构空间的统一性,将建筑结构的平面进行强化连接,保证建筑的竖向结构强度能够有效的支撑建筑整体重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建筑工程大国,在建筑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经验,具备相当的地基处理技巧。我国的房屋建筑技术水平较高,在世界性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环境也发生着变化,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地基处理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房屋建筑地基的施工处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究,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谋取新的地基处理方法,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常久.分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2,29:43.
[2]赵桂琴.浅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