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你了解吗?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何燕
[导读] 新冠肺炎的疫情尽管在我国已经逐渐得到了控制,但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迅速的蔓延,通过对新冠肺炎的不断研究,人们也从起初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逐渐对其病毒特点和性质揭开面纱。
        新冠肺炎的疫情尽管在我国已经逐渐得到了控制,但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迅速的蔓延,通过对新冠肺炎的不断研究,人们也从起初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逐渐对其病毒特点和性质揭开面纱。人们不仅关注如何有效防疫外,对新冠病毒肺炎诊断也是十分关心,而在新冠病毒肺炎的诊断中,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方法,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认识吧。
1.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对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来说,主要是借助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来对病毒核糖核酸(RNA实施检测),检测的标本主要是鼻、痰液或者咽拭子等,其对检测实验室和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若核酸检测的结果呈现阳性,则说明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在对新冠病毒病原体的核酸检测中,最常用方法是实时荧光的RT-PCR法,现阶段也逐渐出现了等温扩增的检测法以及个别直接的杂交法等。不管是何种方法,如果需要对病毒核酸实施检测,就需要使用到引物以及探针。为了确保检测具有特异性,在核酸检测中,试剂一定要选择具有低相似度的区域进行引物与探针的设计,一旦检测出就说明是阳性,证明存在病毒,也就是受到了感染,因此对病毒核酸实施检测出阳性,可以当作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金标准。
        对于抗体检测来说,当人体受到病毒的感染后约在7天,则机体就会产生出针对病毒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则通过对血液标本内特异性的抗体实施检测也能够对人体是否遭受病毒的感染进行判断。
2.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准确吗,会不会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
        在对新冠病毒实施核酸检测中,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吗?根据前面引物以及探针设计原理分析,理论上并不应该存在“假阳性”,且试剂批准中也通过特异性性能的分析和确认,因此从方法学分析,并不会存在“假阳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的,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室内检测的人员在操作中,会导致标本间出现交叉的污染或者实验室的扩增产物存在遗留的污染而导致的。如果临床的实验室严格执行了“三个阴性样本随机放在临床样本中间同时参与检测全过程”质控的策略,就能够有效防止病毒核酸的“假阳性”检测结果出现,而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核酸的检测阳性能够当作新冠病毒的感染确诊依据原因。
        在新冠病毒实施抗体检测中,由于病毒进入到机体和机体产生出特异性抗体间,是需要有一段的时间,也就是窗口期,同时检测的试剂盒存在灵敏度的不一,可能导致抗体检测的结果存在假阴性,另外,在抗体的检测中可能会受到血液的标本内某些干扰的物质影响而导致假阳性的出现。
3.核酸检测使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尽管核酸检测是现阶段新冠病毒检测确诊的金指标,但因为其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并不能满足疫情发展的检测需求。
        首先,核酸检测更加注重质量而非产能。

往往一个三类的注册证进行病毒核酸的检测试剂需要约3年时间的准备才能够上市,而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大量家企业只用十几天的突击开发就想进行产品的制造,则在质量方面是难以把控的,而为了对疫情需要满足,质量问题会受到很大的忽视;一些企业在短期内能够生产出产品,得益国家对病毒的RNA序列实施公布,很多产品都源自于人工的合成而非病毒自然的呈现;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核算检测产品是实验室的产品,没有通过临床的验证、质控和标准化生产等基本的程序,往往一个检测的试剂盒其性能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如核酸提取的试剂碱性程度和扩增体系内Mg2+的浓度等,若缺乏丰富研发的经验以及技术水平,很难做好质量的把控。
        其次,样本的来源标准化不足。检测的样本包括了咽部和鼻咽部的分泌物、支气管、痰液、结膜、灌洗液和肺组织的活检等,但病毒于个体不同的部位所拷贝数存在不同,很难实现标准化样本获取;和静脉血的采样相比,核算检测采样的过程更加繁杂,且要求也不一,很容易导致不同人员的操作结果存在不同,由于检验人员的采样操作不规范也会影响样本的质量。
        再次,对检测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在实验室的使用中,要求是三级甲等的医院、P3级别的防护和认证基因的扩增类实验室,但因为受到疫区条件的影响,这类实验室是比较缺乏的;并且检测还需要具有PCR认证的人员进行操作,操作的步骤十分繁琐,操作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的离心处理、反复开盖的加样等,需要耗费5-8h,很难防止气溶胶发生污染;对核酸样本的保存条件十分苛刻,因为RNA极易发生裂解,在4℃仅能够进行24h的存放。
        另外,检测的结果很难判读。若涉及到基因的测序,尽管精度十分高,但要求专业的人员进行判读,同时对成本进行考虑,这种方法是不适合通过大面积的筛查的。
4.需要知道的抗体检测优缺点
        为了改善核酸检测的局限性,IgM/IgG抗体检测当作补充手段。现阶段抗体的检测主要包括了以胶体金、免疫的荧光层析当作代表的一些POCT的检测法以及化学的发光法等。其中在POCT的检测法中,能够适应临床科室和床旁检测的需求,且能够快速的检测,一般15min内就能够出结果,操作也十分方便、简单,同时使用的是单人份的试剂条,能够避免样本间发生交叉的污染;而化学的发光法在早期检测十分快速,一般30min内能够出结果,还具有高通量特点,每小时可以检测出几十到几百数量的样本,并且能够实现定量的检测,对抗体浓度弱阳性的患者也能够检出,避免错漏的出现。
        通过IgM/IgG的抗体检测能够对发热的病人实现快速的初筛,提升疑似病例的确诊率。比如,针对无症状的人群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筛查,新冠病毒的IgM是人体初次体液的免疫中最早应答的抗体,当血清内IgM发生升高,则提示出现了新近的感染,对IgM和IgG检测能够实现早期的检出,与核酸检测呈现互补。
        往往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需在7-10天左右才能够出现抗体,则抗体检测一般只能够对感染后超出7-10天的携带者进行筛查,对更早期的感染者检测是不敏感的,所以现阶段新冠病毒的感染检测主要还是核酸检测。
        在对新冠病毒患者的诊断中,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两种检测法,其中核酸检测是其病毒检测的最准确的方法,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抗体检测是一种快捷检测法,弥补了核酸检测的劣势,但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要合理使用两种检测法,通过互补和配合使用,来实现对疫病患者的及时迅速诊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