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源性疾病把好病从口入关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高永文
[导读]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存在各种致病因子,它们通过食物进入到人体之后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存在各种致病因子,它们通过食物进入到人体之后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一般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疾病。临床上绝大部分通过饮食致病因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也就是通俗所说的 “上吐下泻”。但有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除了会引起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之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致病的幕后黑手有哪些?
        1、沙门氏菌。通常误吃了冰箱内存放的生熟混放的肉或者饮用了没有完全经过高温消毒的牛奶,出现肠胃不适、拉肚子,那么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常见的污染物有肉类、蛋类(皮蛋尤为常见)、奶类、蔬菜,还有花生酱等。像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孕妇、年纪稍大的老人普遍容易感染。感染症状:其发病潜伏期在12~48小时之间。容易造成胃肠炎,并发症状有头痛、恶心等,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群感染后会在发病2~3天后消失,但是对于部分如小孩、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不完全的人群可能出现严重的败血症甚至造成死亡。
        2、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常见的污染物有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以及没有经过高温消毒的烹饪食材、经过高温消毒的食材在后期的保存过程中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感染症状:其发病潜伏期可在1小时~4天不等,但是一般正常成年人在感染后的10小时左右就会发病。急性起病期有明显的腹胀、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因机脱水造成休克。少数病人可出现神经障碍,意识不清等现象,这类病人病情严重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3、河豚毒素。河豚外表萌动可爱,肉质鲜美,但是体内却含有毒性剧烈的河豚毒素,只需0.5毫克就可以致死一名成年人,而且这种毒素稳定性极强,一般的加热、煮沸、晒干等方法都不能破坏其蛋白质结构不能改变其毒性。症状表现:潜伏期较短只有10~45分钟,最长不会超过3小时。患者中毒后可见口唇、手指、舌尖麻木,合并出现恶心、头晕、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之后继续发展致使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最终导致全身性瘫痪,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4、单增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可以给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发病患者除了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通常还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它主要的感染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症状:被感染发病之后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如果孕妇感染,可以出现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5、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预防食源性疾病
        其实食源性疾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制作饮食、摄取饮食以及在购买、外用餐中遵守基本的食品安全准则 ,就能够很好的避免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提高人们的饮食健康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我们常常能听见这样一句话“餐前便后要洗手”,这就是最基本的预防方式,除此之外,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也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特别在对生、熟食品交替制作的过程中。厨房日常应该多清洁消毒,比如用具要保持清洁,碗筷、刀、案板、抹布,这些很容易成为病菌的栖息地,要频繁消毒。厨房中用于储存食物的柜子、盒子、筷架等处要防虫防鼠,家养宠物最好也不要让进入厨房。人的双手是我们每天会使用最多的部位,因此沾染细菌、病菌的机率好高,不论在吃饭还是吃零食之前都可以先使用肥皂洗净双手以后在饮食,这样就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熟分开。在烹饪、准备饮食的过程中最好使用两套加工食品的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最好不要混用。在冰箱储存食物时,最好将生食与熟食分层防止,避免生、熟食在使用时混用造成病毒感染。
        3、烧熟煮透。烹调食物时应该以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为标准。因此要求食物要彻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肉类、禽类、以及鸡蛋、海产制品。我们经常食用的肉馅、烤肉、炖肉和整鸭等都需要彻底煮熟煮透才能保证细菌全部被杀死,如果食用了半生不熟的肉类很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出现拉肚子、发热等症状。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经可能不要存放绿色蔬菜,肉食等在食用时要彻底加热再食用。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一大部分微生物、病菌都比较喜欢室温环境。因此煮熟的食物做好存放在冰箱内不要在室温下存放超过 2 小时;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以及易腐烂的食物最好 冷藏(最好在 5℃以下)保存;冷冻后的食物最好不要在温室下长期放置解冻。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因此在冰箱内存放的食物也不能放置太久。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在购买食物时要挑选新鲜有益健康的食物,尤其是一些绿叶蔬菜,如果不新鲜,变质那么就有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要及时将坏掉的扔点。不在保质期内的食物尽量不要食用。水果和蔬菜在使用时一定要先清洗干净,要使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果蔬。在户外旅游、野餐时不能随意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种类的不同,能吃与否不能完全确定,部分野菜、野果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如果没有分辨清楚就食用,就可能造成中毒,严重时威胁生命,因此不能随意摘采,更不能随意食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