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想和大家聊一聊诱发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多种心脏疾病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何为心肌缺血呢?其实就是心肌在为心脏提供养分和血液的过程中,有一个血管突然发生了狭窄的情况,从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就是心肌缺血。它能够引发心肌肥厚等症状,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此外,心肌缺血还可诱发房颤、早搏、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症状,久而久之导致心肌出现坏死或纤维化的现象,以致于心脏丧失正常功能。以往心肌缺血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是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从而导致生活不规律,熬夜成为了常事。受此影响,心肌缺血慢慢盯上了年轻人。而且经过调查显示,心肌缺血不仅呈年轻化发展,而且在年轻人身上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这种疾病如果未能及时治疗,任由其发展则会给患者带来难以估计的伤害,甚至可危及生命。所以本文在此呼吁大家,尽量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心肌缺血在发生时身体会发出七个危险信号,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个信号:肩部、颈部、臂膀疼痛,且逐渐转移
心肌缺血在发生的时候会将疼痛信号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在与其水平相等的脊髓区域,比如下巴、颈部、肩膀、手臂等邻近器官,从而诱发疼痛感。而且疼痛时会出现一个特点,即疼痛位置一天一更换,也就是临床所说的转移,比如今天是脖子疼,明天可能就是肩膀疼。所以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患者则需注意,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第二个信号:原因不明的胃痛
如果身体本身在没有胃部疾病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胃疼并伴有恶心的症状,那么很有可能在表明心血管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才诱发肠胃不适症状。此外,动脉血管内由于长时间受到脂肪沉积物的堵塞会降低甚至是阻碍心脏血液供给,从而诱发心绞痛。很多人误以为这些事稀松平常的小症状,从而忽视,尤其在不愿去医院诊治的妇女群体中最为常见,殊不知小毛病往往在预示着大问题。而且由于这些症状在及时休息后能够有所缓解,所以更加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需要注意,如果这些症状是心脏病的症状,那么并不会呈持续性发作,而是会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如果服用抗酸药物或止呕药物后仍未好转,且在短时间内复发则需要高度怀疑是否为心脏疾病,并尽快前往医院检查。
第三个信号:焦虑、失眠且在睡眠时无症状惊醒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疲劳所引起,尤其是数天、数周甚至是数月出现持续性疲劳的感觉,这很有可能在预示着你的心脏已经出现了问题。
当然了,在感冒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疲劳感,但与心肌缺血的疲劳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表现为持续性疲劳,且并不是简单的由于病毒所引起。临床经过调查发现,大约有70%以上的女性患者在心脏疾病确诊之前的几周内会出现极度疲劳的感觉。
第四个信号:长时间反复性大量出汗
如果在近期内并未进行运动却出现了突然大量出汗的情况,则可以作为心脏病的发现前兆。而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这种感觉更像是更年期才会出现的盗汗和潮热症状。在心脏病发作前期,颈部、背部、手心、脚掌等部位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表现,此时需要患者警惕,这不仅可以作为心肌缺血的前兆,也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征兆。
第五个信号:心跳加速,且无规则、无原因
一般情况下,在心脏病发作前的几周或是两个月内会出现突发性且原因不明的心跳加速症状,这时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如果仅仅是心律不齐,并未发生心跳加剧的情况则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如果心跳不规律的同时还伴有心室性心搏过速的情况,那么这意味着身体在提醒你该去医院检查了。尤其是在运动之后,若出现心室性心搏过速的情况,极易在短时间内猝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呼救,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第六个信号:呼吸短促并伴有头晕的症状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以为呼吸困难是肺部有疾病的表现,其实并不完全,这也可以作为心脏虚弱无法提供充足的血液从而导致缺氧的表现。在临床上,医生常常将呼吸困难和呼吸短促作为心脏疾病的首发征兆看待。患者的感觉更像是身处高海拔地区一样无法吸入氧气,会感觉到头部很轻,甚至会出现眩晕的感觉。此外,持续性肺部不适以及哮喘在发作时也可以考虑是否为心脏疾病的前兆。
第七个信号:未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却感觉异常疲惫
这种疲惫感是突如其来的,而且患者并未进行激烈的运动、睡眠不足或是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为刚刚迎来新的一天,同时也陷入了极度疲惫感中,特别是在下午,完全无法提起精神。除此以外,四肢沉重也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最后,我还想要叮嘱各位朋友一句,如果不幸患上心肌缺血,千万不要紧张,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调节不良心态等,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学会释放压力,控制情绪,不可过于激动,更不可出现大喜大悲的极端心态。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当出现上述症状后,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的诊治,患病就要治,若未患病自然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