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验结果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罗雪
[导读]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根据我国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知,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根据我国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知,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机体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因此目前国内各大医院对于乙型肝炎的确诊大多以“乙肝六项”检测作为依据。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乙肝病毒呢?应该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有哪些了解呢?
        一、何为乙型肝炎以及“乙肝六项”是何物
        乙型肝炎是指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及以上而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等。早期患有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通常较轻,只会出现头晕、乏力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但是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甚至会出现肝功能严重损伤等情况。因此对于患者而言尽早的到医院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十分关键。
        “乙肝六项”是指六项能够判断乙肝病毒抗体和抗原的检验指标,其中包括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IgM(HBC-IgM)以及乙肝核心抗体IgG(HBC-IgG)等。上述的六项指标是在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较常使用的,但是人们对于这几项指标所表示的真正含义还存在较多困惑。
        二、“乙肝六项”的具体临床意义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感染后,早期病症患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在血中检测到乙肝表面抗原,故将这类患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患者终身不会患病,只有小部分患者会病发慢性或急性肝炎、肝癌以及肝硬化。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将HBsAg指标的阳性看做是感染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随着乙肝表面抗原的消失,乙肝表面抗体就出现了。

而这类抗体是一种中和性抗体,在机体内存在的时间较长,且该类抗体对于乙肝病毒具有明显的保护性免疫作用。若该项指标低于10mIU/ml,则表示免疫失败,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用此物表示患者机体是否存在既往感染情况。一般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不会同时存在的,若二者同时存在则表示HBV存在变异可能。
        (3)乙肝e抗原(HBeAg):正常情况下,若患者出现HBeAg阳性,则必定会出现HBsAg阳性现象。该项指标的阳性说明患者的机体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
        (4)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体一般出现在HBeAg阴性之后,该值阴性表示病毒传染性减弱、复制减少。
        (5)乙肝核心抗体IgM(HBC-IgM):这是患者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是判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金标准”。若该值增高表明患者的病症有向慢性病程转归的倾向,且表明HBV在患者机体内复制活跃度及传染性增强。
        (6)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抗HBC抗体同HBsAb同时存在于血清中时,则表示患者存在既往感染,应该引起重视。
        三、临床检查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乙肝六项检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患者对于这六项指标所显示的阳性或者阴性意义仍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正常情况下,乙肝六项检查是可以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近阶段治疗情况或者临床病症进展的参考指标的,但是对于病症的严重程度是不存在定性作用的。而且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物之一,对于表现机体病原体存在与否或数量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因此乙肝六项的所有指标均不能够作为患者抗病毒疗效的临床观察指标。
        四、小结
    乙型肝炎病虽然在我国病发率较高,但是只要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或者自觉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便可以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率。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而言,乙肝六项的检查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说,六项检查的阳性结果只能表示患者存在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并不能对患者病症严重程度进行直接反应。综上所述,建议患者应该保持平常心态去面对乙肝六项的检查结果,若出现阳性情况请尽早到就近医院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