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后形成瘢痕的原因?怎么治疗?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陆艳
[导读] 一般情况下,因热力(热水、热油、蒸汽、火焰、炽热金属液体等)所致皮肤、黏膜等组织的畸形损伤被称为烧烫伤。
        一般情况下,因热力(热水、热油、蒸汽、火焰、炽热金属液体等)所致皮肤、黏膜等组织的畸形损伤被称为烧烫伤。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意外伤害,尤其在高温的伏天时,皮肤裸露面积较大,更易出现烧烫伤的伤害。在众多引起烧烫伤因素中,热力烧伤最为常见,约占90%。在烧烫伤后,大部分伤者都对是否留疤较为关心,烧烫伤不仅造成病人肉体难以忍受的痛苦,部分病人还会不同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瘢痕遗留,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对心理、日常生活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那么烧烫伤后为什么会形成瘢痕呢?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消除瘢痕?
1.瘢痕形成原因
        疤痕是人体皮肤组织遭受外界创伤后,在伤后愈合处的皮肤显微结缔组织增生、连接、支持、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疤痕的形成属于创伤后的正常生物修复过程。众多的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皮肤由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共同组成,真皮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前体下包分泌的胶原蛋白,其能整齐排列成胶原纤维,具有维持皮肤平滑、光泽、韧性、弹性的作用。在遇到烧烫伤等外伤或感染时,真皮层组织缺损、胶原蛋白结构逐渐错乱,当人体有机体不能完全修复皮下组织、真皮时,就会引起表皮撕裂、真皮损伤,结缔组织就会代为修复伤口。从而造成胶原纤维萎缩、错乱、积压、断裂、新生结缔组织内部的新生毛细血管、神经纤维延伸进入,出现新生的愈合皮肤凹凸不平,局部血液循环也并不稳定,出现色素变异情况。表皮由基层细胞分裂修复后也会造成颜色变化,但局部皮肤难以恢复到原有的正常颜色、形状,最终形成了凹凸不平、颜色异常的疤痕。
2.瘢痕分类
        瘢痕主要可以分为增生性疤痕、凹陷性疤痕、萎缩性疤痕、挛缩性疤痕等。①增生性疤痕,也被称为“蟹足肿”,主要与伤者先天性体质相关,属于一种过度肥厚的疤痕,常常发生在体质较为特殊的伤者中,由于伤者皮肤真皮层纤维母细胞过于活跃,在烧烫伤创面渐渐愈合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反应,导致肥厚皮肤组织增生,表现为凸出来。②凹陷性疤痕,包括凹疤和肌肉萎缩两类,前者是因皮肤发炎、化脓、过多胶原蛋白形成,从而造成的真皮层凹陷,影响表皮美观度。③萎缩性疤痕,属于一种最不稳定的疤痕组织,也被称为不稳定疤痕,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深度达到脂肪层的创伤,不需要植皮,单纯因周边组织的上皮细胞即可生长、愈合。这种疤痕的特征是表皮薄、平坦,但局部的血循环较差,基底坚硬。仅有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覆盖,一般难以承受外力摩擦,极易出现破损,造成溃疡,且难以愈合,长此以往导致恶变。此外,这种疤痕常常与下面肌肉、血管、神经等发生粘连,但收缩性较大,对正常组织产生牵拉作用,严重时导致更严重的功能性障碍。④挛缩性疤痕,这种疤痕常引起功能障碍,在深度烧伤者愈合后,因疤痕收缩,造成局部外形变化、功能障碍,长此以往还对肌肉、血管、神经以及骨骼等组织产生影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唇外翻、睑外翻、手部疤痕挛缩畸形、关节屈侧挛缩畸形等。

尤其关节曲面发生的条索状疤痕挛缩,随着时间的推进,伤者疤痕两侧皮肤、皮下组织等均会逐渐延长,从而形成疤痕挛缩,也被称为蹼状挛缩疤痕,这种疤痕多见于踝关节、腋窝、肘窝、颈前侧等类型,此外较小者如指蹼、外眦角、内眦角等,另有一部分可呈环状出现在体表孔道开口处,导致孔径变窄,影响其正常功能。
3.瘢痕的修复治疗
瘢痕治疗的措施包括:(1)切除术,通过将原伤口处瘢痕部分切除,有效松解粘连组织后缝合,弱化伤痕。可用于颜面部、颈部等伴随功能障碍的瘢痕以及较细微的增生性疤痕。(2)植皮术,植皮部位可能出现感觉迟钝、麻木,颜色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均较为暗沉。若皮供区为头皮、大腿等部位,还可能出现新生毛发,还可能增加皮供区的新疤痕。这种方式病人的恢复期可能较长、费用较高。(3)磨削术,通过医用电砂轮对疤痕部分进行打磨,达到消除疤痕的作用。这一措施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皮肤缺损等二次损伤,若过于谨小慎微可能无法达到效果。对体质特殊的病人,还可能在新创面形成二次凸起疤痕。(4)皮肤扩张器,通过在体内埋植扩张器达到改善疤痕的目的,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局部胀痛、恶心等症状,严重者邻近器官受压变形,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甚至出现血肿,引起血运障碍等。此外,扩张后局部皮肤还会变薄,后期更易受到损伤,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术后也可能出现疤痕。(5)注射疤痕针,其主要原理就是疤痕组织的异常增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修复疤痕的效果。这一措施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增身性疤痕以及疤痕疙瘩。(6)伊维兰填充,通过充填剂来增加真皮层、皮下组织的厚度,有效缓解凹陷。可用于浅表凹陷性疤痕。(7)EDF脉冲光,其原理是消除增生毛细血管,促使皮下胶原蛋白增生,还能有效淡化色素。可用于浅表性疤痕修复。(8)疤痕遮盖型纹身,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刺青技术对疤痕进行艺术遮盖,将瑕疵转变为美丽。可用于浅表性疤痕的修复。(9)疤痕贴,其修复原理是通过疤痕贴机械性压力的作用,对疤痕增生产生抑制作用,且内所含药物还能对组织异常增生进行抑制,并有效淡化色素。这一措施适用于外科术后以及疤痕增生前期的病人。(10)注射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后期容易出现反弹,需要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身体不同程度伤害(骨质疏松、不孕不育等),一般在小型医院会用到这种方法,多用于凸起疤痕、疤痕疙瘩修复。(11)冷冻疗法,这种方法在操作时较难控制强度、深度,虽见效较快,但可能造成身体组织缺损、色素脱失等。主要用在炎性增生、疤痕疙瘩修复中。(12)放射疗法,主要指较为严重的病人应用的同位素贴、x射线照射等。该措施的缺点在于身体损伤大,治疗可能不彻底,主要用在炎性增生、疤痕疙瘩修复中。(13)激光治疗,目前在疤痕治疗中可应用的激光并不多,且激光每次去除疤痕的厚度较为有限,通常需要经过多次治疗才能消除,其费用较高,还可能形成色素沉着,甚至在新创面形成二次疤痕增生。该方法不适合色素沉着的扁平疤痕治疗,可用于无明显功能障碍的疤痕修复。(14)功能锻炼,通过烧烫伤病人功能部位疤痕进行弹力绷带包扎或使用压力套后,可以适当进行牵拉运动、体操锻炼,但运动时要避免过度牵拉,以免造成疤痕的破溃,加重增生,
4.小结
        烧烫伤后,由于病人年龄、损伤面积、体质、创面深浅等不同差异,在创面愈合后亦会出现不同程度色素沉着、疤痕增殖等。疤痕的产生不仅影响皮肤美观度,还给病人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日常生活。通过正规医疗机构合理选择修复措施、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或缓解色素沉着,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疤痕增生,最大程度降低因疤痕所致功能性障碍。值得注意的是,疤痕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烧烫伤后积极做好保养、治疗,就可以恢复肌肤本来的光滑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