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1.李智 2.朱微波
[导读]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骨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骨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这类疾病的发生与踝关节基础疾病以及外伤有关,疾病一旦发生,可导致疼痛,并且有踝关节功能受限,而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则与关节受到外力创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当前医疗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集中于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手术治疗时需评估患者是否具有明确手术指证,若已经采取一定周期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未有所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病情加重的现象,需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都有哪些形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踝关节清理术、踝关节牵引术以及踝关节软骨移植、关节融合术、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截骨技术和膝下截肢技术等七种。
        (一)踝关节软骨移植
        “踝关节软骨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以来,技术不断娴熟,目前已有临床数据证实,这种手术方法虽具有一定的疼痛反应,但在应用以来显现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且对患者的足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软骨移植一般可采取同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但不论是哪种方法,均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并发症,该技术处于现代医学的初始阶段,在临床运用的过程中,经验仍需不断积累,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踝关节清理术
        踝关节清理术作为微创治疗,手术主要在关节镜下展开,这种手术方法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较短,为术后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已经发展至中期的患者,同时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通过保守治疗无法缓解或有明显的活动障碍,出现上述明确手术指针时,采取踝关节清理术结合关节镜做开放性手术通道,对局部炎性组织进行清除,从而解除疼痛和炎性症状。该手术方式相比于传统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节省费用。


        (三)关节融合术
        该手术方式发明于19世纪中后期,应用至今,术式已非常成熟,而该手术方式主要针对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已经发展至中期或晚期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关节畸形愈合,缓解局部疼痛及炎性反应,同时促进整体踝关节功能恢复。该手术方法,临床应用以来疗效显著,被广泛赞誉。在关节融合术应用过程中,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以及螺钉内固定或髓内钉、钢板固定等技术均较为常用,其中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是十分常用两种技术,已经有数据提示这两种技术对的应用可使关节融合成功率达到90%以上。但治疗过程中及时排除禁忌人群,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四)牵引
        踝关节牵引术的主要治疗目的是促进关节内软骨的恢复,以此达到矫正和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该手术主要可适用于45岁以内的青壮年患者,相比其它手术方式,操作过程相对繁杂,治疗后恢复时间较长,但踝关节牵引术的实施疗效显著,已有数据证明术后踝关节骨关节炎痊愈率可达到89%以上。
        (五)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这类手术方法在20世纪后期被带入我国临床,随着该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和近50多年来的发展,主要被应用于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该手术主要适用于大于60周岁的老年人群,但应用的同时也具有较多手术禁忌症,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
        (六)截骨
        截骨手术主要是针对,存在患肢内翻畸形的患者,手术的实施主要为稳定关节、恢复关节力线、阻断创伤感染为主要目的。手术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差异合理选择结构位置。
        (七)截肢
         膝下截肢技术主要是针对踝关节炎出现严重损伤、长期骨感染无法愈合,并无法使用其他手术方式无法补救的患者。
        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每种手术方式均具有适应人群和禁忌人群,应用过程中需要积极综合评估,选择最优的手术方法,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整体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