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是小儿常见的肺部疾患。儿童哮喘的症状跟成人哮喘的症状几乎相同。前期会出现打喷嚏、鼻痒或咳嗽等先兆症状,之后会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增快等症状,哮喘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夜间惊醒、出汗、面色苍白甚至是青紫的表现。哮喘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听到“哮喘”二字,家长往往感到紧张甚至恐慌。其实,哮喘并非不治之症,只是我们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哮喘经过合理的治疗与自我防护,是可以获得控制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儿童哮喘的认识总有些误区或疑问。下面介绍几个哮喘常见的误区,希望通过改正,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有所帮助。
一、抵触使用激素类药物
目前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激素吸入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并非有症状吸,没症状就不吸,一般3个月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吸入1至3年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是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通过肺功能的检测,结合平时的临床症状和咳嗽喘息的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指标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因为激素的副作用深入人心,让患儿家长对此类药物的使用存在很多顾虑,使用,导致儿童哮喘患者依从性不好,依从性可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良好不敢的依从性不仅能有效控制发作,还能减少治疗费用,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其实吸入剂中的激素含量相对于口服激素要少很多的。而且儿童肺活量较小,吸入体内的药物比成人少,还有一部分停留于口咽部,是可以通过漱口排出体外的。长期临床实践证实,长期低剂量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是安全有效的。对儿童的身高、体重、智力等各项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不过还是要提醒家长,使用激素类吸入剂之前,具体的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要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只有在得到医生明确的诊断后才能使用,遵医嘱循序渐进调整药物治疗强度,切忌擅自减量或停药。
二、擅自减量或停药
哮喘不是绝症,但却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一旦孩子出现哮喘,意味着很可能需要终生用药。但事实并非如此。
哮喘采用的是阶梯式药物治疗法,分为升阶梯式和降阶梯式两种治疗方式。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来分级分度,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吸入的量和标准。轻度哮喘患儿,通过调整免疫力以及去除诱因,哮喘得到有效控制,肺功能检查正常,那么他就无需再用哮喘药物。对于哮喘频繁发作的孩子,需要持续用药,有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是终身用药。这需要根据每个哮喘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评估。
有些家长在孩子病情好转之后便私自停药,这样只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且容易对患儿的肺部功能造成损害,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哮喘患儿的停药标准要根据用药后的反应来评估。如果用药之后,患儿还是经常有咳嗽、喘息,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那么这个时候还不能停药。通常在用药三个月内,如果症状得到缓解,而且呼吸道感染时不再出现哮喘症状,那么就可以降个阶梯用药,直至停药。因此,儿童哮喘的用药治疗需要家长配合,在治疗期间,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指导父母在家用药的方法及用量,家长最好不要私自添加或者减少药量,以免出现差错。
三、忽视规范用药及随访的重要性
儿童哮喘用药必须是长期的、持续的、规范的和个体化的。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缓解药物能迅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和其他伴随的急性症状。控制药物是抑制气道炎症的药物,需要长期使用。部分家长用药不规范,分不清楚控制药物、缓解药物的作用。甚至出现缓解药物长期使用和两种激素联合用等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哮喘儿童的控制水平,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一旦患有哮喘,一定要进行长时间和规范化治疗,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建议定期随访,建立哮喘患儿档案、制定长期防治计划,为患儿整个治疗周期提供系统可靠的依据。
四、控制饮食与运动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保证营养充足是很有必要的。只要不过敏,哮喘儿童是不需要刻意去忌口的。另外适当运动不仅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还可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不运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
面对疾病,家长应摆正心态,不可存在侥幸心理,不要因为不愿承认孩子患有哮喘,耽误治疗时间。其实儿童哮喘如果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的很好。很多知名人物不乏哮喘患者,他们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成功人生。只要保持好心态,积极向往健康,那么人生的路一定会宽广明亮,收获到一个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