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新能源山东分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用电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而我国当前电力生产安全性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所以,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希望可以保障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电能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服务对象特别广阔,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触及,其中安全生产与管理贯穿于整个电力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严格管理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防止出现安全隐患,让电力企业的运行更高效,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对于电力行业,确保电力安全生产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也是电力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然而,在电力生产发展的实际运作中,由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未落实、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严谨、危险源辨识缺失、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习惯性违章和不规范操作等等,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时时刻刻都应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电力生产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危险,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有必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使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从而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的关注程度较低,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全面地认识到违规操作所带来后果的严重性,同时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目标与内容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在开展工作之前对周围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存在危险点等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部分工作人员仅仅凭借多年的经验进行作业,严重缺乏规范性,同时还抱有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高。电力生产与管理中的工作流程不规范,甚至存在无票作业的情况,也会有临时性的工作,比如:配电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始之前,没有办理对应的工作票,无票作业,这就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极为不利。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当前,电力企业普遍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部分电力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缺少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规划。虽然每个电力企业都开展安全培训,但在具体实践中没有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呈阶段性、短期性的特点,使得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处于零散状态。三是培训内容、形式与生产实践脱节。目前,部分电力企业的培训方式通常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对企业的安全现状分析不够,缺少实践经验和必要的安全剖析,对不同工种、不同人员及不同专业人员缺乏现场实操培训,使参培者没能真正掌握一定专业的安全技能,容易出现习惯性违章,引发安全事故。
3.电力设备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正常工作、运行中,供电所需的设备会受到内部、外部因素影响出现损坏现象,不仅会为供电企业安全埋下隐患,还会增加安全生产问题发生率,若供电企业未及时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便会导致安全因素逐渐扩大。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既往的旧设备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供电需求,若供电企业未及时结合社会发展对电力设备进行更新,便会在供电企业运行中埋下安全隐患。此外供电企业中电力设备运行较为复杂,设备较为庞大,结合社会发展更换电力设备时首先要考虑电力设备、其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运行过程中获取电力数据的精准性,确保新型电力设备可正常运行,避免增加潜在危险因素发生率。
三、针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过程管理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管理,规范作业程序和人的行为。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和职责,规范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工作流程。二要通过标准化建设,实施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用明细的作业指导书强制规定作业程序和要求,用清晰的管理手册强行规范作业标准和行为。三要通过标准化建设,从细节开始加强全方位的过程管理,规范整个过程的管理和行为。
2.加强电力设备管理
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要依靠电力设备,若相应环节的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或损耗,便会增加供电企业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供电企业运行中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供电企业要结合电力设备建立维护机制,定期对供电企业电力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检修中及时发现电力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要结合经济、技术发展及时更换新型电力设备,使用新型技术开展供电工作,及时对老化、故障电力设备进行更换,避免供电企业运行中出现安全故障,还要持续、不断改进电力生产技术,达到强化供电企业运行安全性的目的。
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力企业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规范,并要求每个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日常的设备进行全面的审核与管理,保证生产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对一些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淘汰,在生产过程中还应该对设备进行记录与登记,尤其对于设备的维修以及管理都应该详细记录,防止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因时间过长或者维护不到位等存在安全隐患。在生产设备的采购之前要对设备的性能以及使用期限做出全面的了解,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性。在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环节之前,就应该对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的危险性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系统的安全生产方案,防止出现无票作业的情况。电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可以定期组织并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大赛,安全生产演练等,还可以在危险系数比较大的工作环境中张贴规范的工作流程示意图等。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电力企业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机等将电力生产的规范操作制作成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等形式,上传至企业的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方便电力生产人员的观看与查询。
结语
在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中,保证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其主要目的即是在潜伏期消除和控制隐藏的危险源,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首先,电力企业应该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生产操作,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完善安监职能和高素质的人员配备,将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谢树志.电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7(08):32-34
[2]徐应东.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科技资讯,2016,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