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堆积密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赵玉忠
[导读] 摘要:混凝土单方成本一直是各工程与预拌混凝土企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目前水泥、砂石等受环保压力与运输限制,混凝土单方成本不断攀升。
        天津市金壁德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混凝土单方成本一直是各工程与预拌混凝土企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目前水泥、砂石等受环保压力与运输限制,混凝土单方成本不断攀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堆积密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出采用粗细骨料紧密堆积和部分石粉替代细骨料的方法,实现混凝土最密实结构。试验表明,将原级配石子进行筛分并进行复配实现紧密堆积可减少11kg胶材用量,混凝土强度与和易性不出现变化。采用石粉替砂的方式实现细骨料紧密堆积,可使混凝土单方胶材用量降低30kg。配合比优化后减少了胶凝材料用量,大幅减少了水化热,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堆积密度;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引言:
        本文针对常用强度等级C30在不改变原有材料品质的条件下,对粗细骨料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更大的堆积密度,降低空隙率,从而实现配合比的优化,降低混凝土单方成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大堆积密度优化后的配合比,在水胶比不变条件下,可节约胶凝材料用量并配制出与基准混凝土同和易性、同强度的混凝土。
        1 所需原材料
        水泥:天津振兴P.O42.5水泥,勃氏法比表面积353m2/kg,密度3.08g/cm3,粉煤灰:天津海得润滋「级粉煤灰,细度8.0%,需水量比95%,密度2.3 g/cm3,矿粉:天津钢宏28d活性指数100%。石灰石粉:廊坊某厂产石粉,细度3.2%,MB值0.3,密度2.78 g/cm3。砂:河北遵化人工机制Ⅱ区中砂与II区河砂。细度模数2.8,含泥量3.2%。其中Ⅲ区细度模数2.2,含泥量5.6%。石子:河北玉田5~31.5mm连续级配碎石,针片状含量2%,压碎值5.7%,表观密度2840kg/m3,堆积密度1617 kg/m3',空隙率43%。外加剂:天津飞龙聚羧酸减水剂,含固量18.6%,减水率31%.
        2 试验与讨论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按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重量法设计。砂石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按GB/T14684-2011《建设用砂》进行试验。石子空隙率优化石子空隙率决定了填充空隙需要的浆体,也就是决定了干砂浆所需体积的多少。根据相关文献中对于干砂浆的定义,可知其由砂、水泥和掺合料体积共同组成。因此减少石子空隙率可以相应地减少填充空隙的胶凝材料用量。在保持富余浆体体积和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同和易性与强度的混凝土。
        石子级配优化使用筛网对现有5~31.5mm碎石进行筛分,得到5~16mm和16~31.5mm二级配碎石。将二级配碎石按不同重量比例进行搭配,测试其堆积密度并绘制曲线对图1曲线拟合公式求导,可以得到最大堆积密度所需石子配比:49%的5~16mm碎石和51%的16~31.5mm碎石,最大堆积密度为1667 kg/m3',空隙率为41%。和原未筛分碎石对比,空隙率降低了2%。由全计算法可知,干砂浆体积可以减少1%可以计算得出水泥8.4kg,粉煤灰3.2kg,即总胶凝材料可以在原配合比上減少约1lkg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不变。
        3 混凝土对比试验
        将实际生产配合比作为基准进行对比,保持水胶比和砂率不变,外加剂掺量为1.3%,分别减少8kg水泥和3kg粉煤灰,出机和易性和强度数据表。

混凝士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当按2.1.1堆积密度计算结果减少8kg水泥和3kg粉煤灰条件下,保持水胶比和砂率不变,混凝土出机和易性与强度均未出现变化,与基准配合比相当。
        4 混凝土对比
        由2.1得到最佳碎石级配,采用5~16mm碎石49%、16~31.5mm碎石51%固定复配。由2.2.2最佳比例中砂:中砂I=0.68:0.32,并加入8%石粉替代总用砂量。保持水胶比和外加剂用量(掺量为1.3%)不变,砂率为48%,考察分别降低10kg、20kg、30kg和40kg胶凝材料对于强度和和易性的影响。首先从强度上对比,使用最大堆积密度的方案从减少10kg胶材到30kg胶材,无论是早期强度还是后期强度均高于基准生产配比。只有当减少胶材到40kg才出现后期强度低于基准生产配比强度,这是因为石粉主要起到微集料效应,填充空隙,降低水性硬性材料到一定水平后,石粉对水化产物稀释作用放大,从而导致了强度下降。再次单独关注3d早期强度发现加入石粉后,强度均高于基准,这是因为石粉并非完全惰性,能加速水化效应。从本次试验来看,优化配比减少30kg胶材最为合适,其强度数据略高于基准。从和易性观察发现,在固定外加剂用量的条件下,逐渐减少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倒筒时间先减少后增加,混凝土扩展度先增加后减小。这是因为富余浆体体积的变化,开始减少少量胶凝材料时,由于空隙率小,富余浆体比基准配合比丰富,所以扩展度与倒筒时间得到了优化。当继续减少胶材时,为了控制容重必须增加砂石用量,整个体系骨料表面积增加,包裏骨料所需的浆体体积增加,而通过降低空隙率增加的富余浆体不足以补充时,就造成扩展度与倒筒时间劣化。因此从和易性角度出发,在此次试验材料基准上,配合比优化不宜减少胶材总量超过30kg。综合强度、和易性和经济性来看,选用中砂:中砂II=0.68:0.32、5~16mm碎石:16~31.5mm碎石=0.49:0.51、石粉8%替代总用砂量,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降低30kg胶材可达到与基准配合比等同的和易性,同时强度略高于基准配合比。优化后的配合比对比基准生产配合比,单方成本有所降低。
        结论:(1)采用二级配碎石搭配优于使用连续级配碎石。当碎石比为49:51时,得到最大堆积密度,可降低粗骨料1.796空隙率。对比基准生产配比可降低1kg胶材用量,同时混凝土强度与和易性不变,与理论计算节约量吻合。(2)采用两种砂复配同时加入8%0石粉替砂,可得到最大堆积密度1646 kg/m3,空隙率为38%,改进后空隙率降低3%。(3)采用最紧密堆积粗细骨料,对比基准生产配比可降低30kg胶材用量,同时混凝土和易性与基准相当,早期3d强度高于基准,28d后期强度略高于基准。
        基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工况,尤其地基存在软弱下层或者承载力较差时,根据承载力计算基础大小时应充分考虑沉降因素。竖向构件在设计时,应充分应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对轴压比进行相关的控制,高强混凝士能大大的减少竖向构件的配筋。受力复杂的梁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有所增强,受力复杂,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所以在普通的梁可以按照计算值的大小进行配筋,复杂的梁可以增大配筋避免出现裂缝。配筋方面,楼板应根据相关规范及地方要求进行绘制,有些地区要求住宅按照双层双向,钢筋直径及间距均做明确要求;普通的梁采用架立筋加支座钢筋的形式进行布置,箍筋严格计算要求配置。
        参考文献:
        [1]张鹏,周新刚,苗志华,刘克忠. 剪跨比1.5的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19,50(05):109-115.
        [2]董芸,张艺清. 渠道衬砌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1-15.
        [3]陈晓佳. 基于水稳定性综合分析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8(02):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