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皮肤瘙痒症患者共90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为2组,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均为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甘麦大枣汤加减联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患者入院时各症状积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入院时均有缓解,研究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P<0.05;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中甘麦大枣汤的联合应用,可使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经对症中药治疗后实现对其病情的有效缓解,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关键词:甘麦大枣汤;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原因多样,如神经精神系统性疾病、脏器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引发此类症状,且可随瘙痒症状进展由局部瘙痒发展为全身性瘙痒,并在患者不停抓挠患处后可造成皮损、色素沉积等,影响皮肤健康,西药治疗是目前常用皮肤瘙痒症治疗手段,可在体表擦拭后,有效缓解瘙痒症状,但药物作用时间较短,部分药物中含有激素类成分,易在长期用药后引发皮肤不良反应,故实现对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1]。因此,为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皮肤瘙痒症患者共90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为2组,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均为45例。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区间34~72岁,平均年龄(53.05±4.58)岁,经致病因分类后确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18例、脏器疾病16例、内分泌疾病11例;研究组,男23,女22例,年龄区间35~72岁,平均年龄(53.51±4.63)岁,经致病因分类后确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17例、脏器疾病15例、内分泌疾病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组间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研究由医院伦理会监督实施。
纳入标准:患者经了解用药方案差异后确认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纳入标准:排除合并研究用药禁忌症者;排除合并其他类型皮肤疾病者。
1.2方法
患者均在基础病因对症治疗期间接受如下治疗。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取炉甘石洗剂清洗患处,早晚各1次;取西替利嗪口服治疗,10mg/日。
研究组接受甘麦大枣汤加减联合治疗:基础治疗同上;甘麦大枣汤基础方剂为生甘草20g,大枣15枚,生地黄30g,浮小麦30g,百合30g,乌梢蛇5g,沙参15g,蛇蜕及蝉蜕各5g,加水煎煮3次后取汁300ml,早晚服用,1剂/日。如肝血不足者可加酸枣仁、当妇各15g;多汗者可加牡蛎、碧桃干各15g。药物煎煮后药渣可加水煮沸放置室温后,于每晚擦洗患处[2-3]。
患者均需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率。
症状积分项目包括局限性瘙痒、泛发性瘙痒、血痂及色素沉积4项,根据上述症状程度及有无进行评分,有症状为1分,反之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严重症状为3分。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皮肤血痂及色素沉积均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较治疗前缓解明显,皮肤血痂及色素沉积面积较治疗前减少50%及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指标者。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各项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积分变化对比
患者入院时各症状积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入院时均有缓解,研究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下降明显,P<0.05。见表1。
表1症状积分变化对比(±s)
2.2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治疗效果对比(n,%)
2.3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
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3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n,%)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入院时各症状积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入院时均有缓解,研究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P<0.05;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在中医诊疗理论中认为皮肤瘙痒症状多与阴血虚、血燥风生密切相关,且上述症候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影响皮肤供血需求,进而引发皮肤瘙痒症状,故甘麦大枣汤加减的应用,则可在基础病因治疗及西药症状缓解基础上,通过对患者不同症候表现开具处方后,达到生血养阴、调肝理气、养心缓急的效果,提升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中甘麦大枣汤的联合应用,可使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经对症中药治疗后实现对其病情的有效缓解,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闫福平,李娟,赵雪莹,等.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脏躁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8):104-105.
[2]翁超.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4):138-140.
[3]程奇武.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3):128-129.
[4]崔关花,崔敏,孙永云,等.当归饮子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0):103-105.
[5]胡秀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7):75-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