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间接治的血管外科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术后并发症的24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4例发生手术并发症(8.00%),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心力衰竭2例、脑梗死1例、手术部位出血2例、脑出血4例、切口感染1例、肢深静脉血栓3例、脓毒血症2例、周围动脉栓塞3例;据χ2检验显示,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与并发症具有显著关系;随着ASA分级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增高,ASA分级的高分级与并发症关系明显,相对危险度95%CI:1.334--4.994;RR=2.580。手术分级的高低与术后并发症有着直接联系,其中95%CI:2.198--8.294;RR=4.269。结论:脑血管病史、高血压、心脏疾病、肾功能不全与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机率具有显著关系,手术高分级和麻醉ASA高分级与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有着明显联系。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
血管外科手术在外科手术分级中一直被列为高危手术,血管外科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这给手术和麻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接受各种血管外科开放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往往较高。该研究从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血管外科患者中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血管外科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诊断,所选患者均符合相关病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0例,年龄为39--82岁,平均年龄(52.7±23.9)岁。排除标准:未行手术患者、急诊手术患者、该次住院期间进行二次以上手术患者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5、6级患者不作为入选对象。
1.2方法
信息采集:对所选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信息、手术分级信息以及ASA分级信息进行采集。手术一共可分为4级,1级:简单血管瘤、大隐静脉剥脱、血管造影、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2级:复杂单血管瘤、周围动静脉腔内治疗;3级:外周动脉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和(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4级:复杂的血管手术、腔内治疗、新型手术。由全科手术判断ASA分级和手术分级。住院医师在患者手术前完成相关信息采集并进行登记,主治医生要认真核实相关信息并签字确认,完成信息确认后方可安排手术。主治医生和主管教授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判定,并发症定义为: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手术部位发生并发症和全身性系统并发症。住院医师在患者出院前必须要完成相关信息的采集登记。最后由风险评估小组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可能会引起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
1.3统计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选择了300例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180例(70.00%),女120例(30.00%),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2.7±23.9)岁。其中包括高血压115例(38.34%),心脏疾病75例(25.00%),糖尿病63例(21.00%),慢性肾功能不全37例(12.3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3.33%)。
2.2术后并发症
300例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8.00%),包括住院期间死亡的2例(0.67%)。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脑梗死、手术部位出血、脑出血、切口感染、肢深静脉血栓、脓毒血症、周围动脉栓塞等,依次为3例(12.50%)、1例(4.17%)、2例(8.33%)、1例(4.17%)、2例(8.33%)、4例(16.67%)、1例(4.17%)、3例(12.50%)、2例(8.33%)、2例(8.33%)、3例(12.50%)。
2.3患者分级与手术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与不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用χ2检验显示,患者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与并发症具有显著关系(χ2=8.541,P=0.0055);并发症与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关系显著(χ2=9.012,P=0.0061)。随着ASA分级的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增高,根据χ2检验显示,2级与3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8.731,P=0.0075)。将患者按照ASA分级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低分级为1、2级,高分级为3、4级,χ2检验显示高分级与并发症关系显著,χ2=10.143,P=0.0053,其相对危险度95%CI:1.334--4.994;RR=2.580。
2.4手术分级及并发症
分类协变量为手术难度的分级,将手术难度1级作为对比参考类别,因变量为并发症,对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其中显著危险因素为手术高分级,相对手术难度1级,2级、3级、4级的RR值依次为2.754、7.929、11.590,P<0.05。随着手术级别的增高,手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将随之增高,根据χ2检验显示,1级跟2级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1.024),2级跟3级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1,P=0.0051)。3级跟4级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1,P=0.0047)。按患者手术分级可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低分级为1、2级,高分级为3、4级,χ2检验显示手术分级的高低与术后并发症有着直接联系,其中95%CI:2.198~8.294;RR=4.269,P<0.05。见表1。
3讨论
血管外科手术在外科手术分级中一直被列为高危手术,血管外科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这给手术和麻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接受各种血管外科开放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往往较高。近年来,血管腔内修复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开放血管手术相比,血管腔内修复术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手术类型无疑是术后并发症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但是现在对手术分级尚无明确判断标准,分级不同,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区别。手术本身对患者生理影响越大,其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就越高。参考相关文献,对血管手术进行手术分级,并结合相关医院血管外科的工作经验,将手术分成了4级,与文献中的分级略有出入,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了三个等级。据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分级增高,并发症也会随之增加,逻辑回归分析与χ2检验显示,手术分级高是手术并发症的显著因素。该研究采用了术后并发症与手术分级的关系,来预测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史、高血压、心脏疾病是血管外科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显著因素,糖尿病与肾功能不全也是并发症的显著相关因素。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与ASA高分级和手术高分级有着显著关系,将相关因素进行检测和预防,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后续研究中建立综合医院血管外科手术风险管理流程。
参考文献:
[1]肝癌外科手术的进展[J].彭明,舒味冰.实用癌症杂志.2012(01)
[2]肝癌外科手术风险与疗效分析[J].张宗耀.中华肝胆外科志.2010(01)
[3]20世纪90年代肝癌外科手术的发展[J].黄志强.中华普通外科志.2012(09)
[4]难切除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摘要)[J].邬明.昆明医学院学报.2014(03)
[5]肝癌术前介入治疗初步体会[J].沈炜.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