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 戴凤翠,李红敏,刘静,丁艳,刘岩,卢发强,宗成国*
[导读] 分析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病症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病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过敏源检测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其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在吸入性过敏源中粉尘螨所占比例最高,为32.00%;其次依次为螨混合物(30.00%)、霉菌混合(18.00%)和梧桐花粉(15.00%);在食入性过敏源中鸡蛋清最高为18.00%,其次依次为虾(15.00%)、海鱼(13.00%)和牛奶(12.00%)。
         结论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能够有助于查找疾病诱发原因,为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对于控制哮喘病症的复发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哮喘;过敏源;酶联免疫

前言
         小儿哮喘是一种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喘鸣音、呼吸困难与反复发作性的咳嗽等症状,经常性的反复发作会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干预,可因呼吸衰竭而导致窒息死亡,严重威胁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小儿哮喘具有较高的发 病率,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以及过敏因素等存在密切关系,其中过敏因素在诱发疾病方面较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因此,过敏原检测成为哮喘诊断的重要指标,对小儿哮喘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本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接受过敏源检测相关临床资料和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过敏源检测在该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病例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儿童哮喘相关诊疗标准;均有喘息、咳嗽等症状频繁发生。排除危重哮喘患儿。患儿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0.5—13岁,平均年龄(6.4±2.3)岁;病情程度:轻度间隙59例,轻度持续22例,中度持续18例,重度持续1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分别接受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抗体检测两种方法检测过敏原,在哮喘急性发作期间严格禁止进行过敏源的皮肤点刺检测。在检测前 3d,停止使用强的松、美喘清、抗组织胺类(扑尔敏、非那根等)等抗敏性药物,确保过敏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皮肤点刺试验方法:采用由德国默克公司提供的过敏皮试试剂,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
         血清过敏原检测方法:采用法玛西亚公司(瑞典)生产的 PHALMACIA 全自动过敏源检测仪对患儿进行过敏源检测,试剂采用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公司生产的过敏源特异性 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儿进行过敏源检测。具体方法为:对患儿空腹抽取 2mL 静脉血,待血清分离后,保存在 -20℃的环境中。进行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源检测,吸入性过敏源包括:螨混合物、尘螨、粉尘螨、猫毛、狗上皮、蟑螂、艾蒿花粉、豚草花粉、菉草花粉、梧桐花粉、榆树花粉、霉菌混合、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霉等;食入性过敏源包括:鸡蛋(蛋清、蛋黄)、牛奶、大豆、牛肉、猪肉、鸡肉、淡水鱼、虾蟹、海鱼、大米、西红柿、蘑菇、花生、玉米、小麦等。在不同过敏源中加入血清样本,待反应后漂洗,而后滴加抗 IgE 尿素酶结合液,并添加底物—指示剂。最后对检测反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1.3研究方法[3-4]
         观察分析检测结果,指标评定等级分为 7个等级:其中检测结果<0.70IU/ml 的处于 1 级或 0 级,判定为过敏原检测为阴性;当检测结果≥ 0.70IU/ml 时,则处于 2 级及 2 级以上,表示过敏原检测为阳性;其中当检测结果≥ 100.00IU/ml 则表示过敏源检测达到最高。通过分析判定哮喘是否有过敏原以及过敏源的种类。
1.4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在23种过敏源中粉尘螨所占比例最高,为32.00%;其次依次为螨混合物(30.00%)、鸡蛋清(18.00%)、霉菌混合(18.00%)、虾(15.00%)和梧桐花粉(15.00%)。见表1。
                                    表1 过敏源的检测结果(n=100)
 
食入性过敏源


 


 
 
3讨论
         小儿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高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神经、精神、感染、过敏与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其中过敏源反复刺激所导致的变态反应为引发哮喘的重要因素[5]。尤其是具有过敏体质的患儿,更为容易因生活环境中的过敏源诱发哮喘,因此对患儿过敏源进行检测至关重要,能够根据检测结果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比如要注重室内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并对螨虫常寄生的被褥、沙发、地毯、棉絮以及软绒玩具等进行清理,从而减少螨虫的滋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脱敏预防治疗,有效控制哮喘的发病率,促进其早日康复。按照接触方式的不同小儿哮喘过敏源大致可以分为食入性和吸入性两种类型,有统计数据显示,患儿在4岁前以食入性过敏源为诱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其种类主要包括:牛奶、花生、鸡蛋、海鲜类等食物及药物。4岁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的频率增加,患儿与外界接触范围越来越广,且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也在发生改变,因此4岁之后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吸入性过敏源,其种类主要包括:各种粉尘螨、花粉、动物毛发、微生物、植物等,可因对气道形成一 定的刺激性,从而引发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其中以患儿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粉尘螨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改善生活方式及环境质量,对于控制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6]。临床上对过敏源的测定方法较多,可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各有优点和不足。传统的皮类注射儿童难于接受,而血清过敏原测定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可达90%,可避免接触放射性核素,受试者的痛苦较小,无诱发过敏等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过敏源测定。综上所述,小儿哮喘的发病与其生活方式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哮喘防治方法,最大限度避免与各种过敏源的接触,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效减少各类过敏物质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哮喘的发病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严鸣光.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9-10.
[2]韩晓敏.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80-81.
[3]刘艳竹,申国娥,刘秀兰,等.过敏原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98-99.
[4]方炜,陈宏伟.小儿哮喘过敏源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4):76-77.
[5]刘瑞,林月钰,樊娟,等.小儿哮喘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46-47.
[6]唐铭.小儿哮喘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15):27.
*为通讯作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