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观念的现况调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 韩雨璇1季明意2付晶3孙致远4聂闻5符清明*
[导读] 了解二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观念的现况并进行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二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观念的现况并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自编问卷于 2019年9-12月对湖南省内多所高校的498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生育观念并进行分析,从而展望未来5至10年的生育状况。 结果 超过半数大学生都对二胎政策有一定了解,认为正确的生育观对促进当前国家建设有帮助,也愿意生育二孩。大学生对孩子的性别无明显的偏好,且对多元生育观如丁克、同性婚姻持包容甚至是支持的态度。但是性别对大学生的生育观念仍旧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无力亲自抚养时,更愿意让男方父母抚养。女性则对多元生育观有更多的包容性,也更愿意在婚后2-5年生育。结论 大学生较为支持二胎政策,生育观念也较为开放,但由性别等带来的生育观念差异仍需重视。
         关键词 二胎 大学生 生育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其对中国人口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新问题也在不断出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2个孩子的政策。
         随着生育的改革,二孩生育政策开始在我国实行,但由于深受独生制度的影响,预期的生育率激增情况也并未出现[2]。2018年10月26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到年轻群体不愿生育二孩的原因,一是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二是投资自己与投资孩子存在替代关系[3]。为了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相关诊疗行为,提高产妇分娩镇痛水平和围产期医疗服务质量[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2018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并推广[5]。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国家卫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不断增强医疗舒适度。受二胎政策影响最深是青年群体,而大学生作为主要人群,了解他们目前的生育观念并进行分析,从而展望未来5至10年的生育状况,也能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修订及相关新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资料。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9年9-12月以湖南省内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共计49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信息采集。本调查共发放507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有效率98.22%.其中男性182人,占36.55%,女性316人,占63.45%。
1.2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育观念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基本语(说明调查的用途,填写问卷的方法等),基本信息(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家庭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问卷主体(9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2道问答题的问卷)。
1.3统计分析
将调查问卷统一收回,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和通过统计软件spss23.0处理分析好调研数据。统计推断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学生对二胎政策的了解情况与认同程度
         66.06%的大学生对该政策一般了解,2.41%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亲朋好友了解二胎政策,其中网络有429人,占86.14%,亲朋好友有298人,占59.84%。有437名大学生认同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促进当前国家建设有帮助,占87.75%,不认同的大学生有17名,占3.41%。
2.2大学生的生育意愿
         大学生理想结婚时间里,选择25-29岁有370人,占74.3%。选择20-24岁有55人,占11.04%。选择30岁及以上有48人,占9.64%。有25人不愿意结婚,占5.02%。326名大学生认为未来生育两个小孩最合适,占65.46%。102名大学生认为一孩足够,占20.48%。选择不生者有47名,占9.44%。如果决定生育,大学生认为最合适的生育时间中选择结婚同年的有33人,占6.63%。选择婚后1年生育的有117人,占23.49%。选择婚后2-5年生育的有238人,占47.79%。认为无所谓的有110人,占22.09%。由表1知,大学生性别在生育时间的选择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4,P,<0.05),大学生是否独生对于生育时间的选择差异上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6,P,<0.05)。可见大学生倾向于晚婚晚育。
2.3大学生对生育子女性别态度
   如果未来只能生育1个子女,愿意生男孩的有98人,占19.68%。愿意生女孩的有116人,占23.29%。认为性别无所谓的有284人,占57.03%。这里,希望生育女孩的大学生比例略高于希望生育男孩者,但超半数的大学生无明显偏好。
2.4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
  大学生愿意生育的主观原因从高到低为“促进家庭幸福”(361人,占72.49%)、“喜欢小孩”(330人,占66.27%)、“传宗接代”(163人,占32.73%)、“养儿防老”(152人,占30.52%)、“其他原因”(130人,占26.1%)。大学生认为会影响他们生育观念的因素从高到低为“经济与居住条件”(421人,占84.54%)、“工作与学习情况”(350人,占70.28%)、“家人态度”(348人,占69.88%)、“国家政策或当地风俗”(322人,占64.66%)、“子女教育支出”(315人,占63.25%)、“身体状况”(295人,占59.24%)、“其他”(83人,占16.67%)。
2.5大学生对多元生育观(如同性婚姻、丁克)的态度
         大学生表示尊重的有252人,占50.6%。表示支持的有156人,占31.33%。无所谓的有49人,占9.84%。表示反对的有41人,占8.23%。从表2可知,尽管半数的男、女性大学生均表示能尊重多元生育观,但女大学生支持者远远超过反对者,而男大学生对于多元生育观的支持与反对比例相近。大学生性别对于多元生育观的态度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068,P,<0.05)。
表1   不同特征大学生对未来生育时间意向的比较

2.6大学生对养育子女的人选
         打算亲自抚养的有432人,占86.75%。选择爷爷奶奶的有24人,占4.82%。选择保姆的有18人,占3.61%。选择其他人的有15人,占3.01%。选择由外公外婆的有9人,占1.81%。其中,男生选择亲自抚养的人数占所有男生的80.8%,选择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占9.9%。女生选择亲自抚养的人数占所有女生的90.2%,选择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占1.9%。大学生性别对于养育子女的态度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28,P,<0.05)。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的二胎政策有一定了解,并认为正确的生育观对促进当前国家建设有帮助。65.46%的大学生认为未来生育两个小孩最合适,说明二胎政策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也预示着我国未来的家庭模式以双子女家庭为主。双子女家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从国家方面来说,可以对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也能减轻由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弊端;对一个家庭来说,可减少子女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差的现象[6]。
         据统计显示,有74.3%的大学生认为25-29岁结婚最合适。近半数大学生认为最合适的生育时间是婚后2-5年,可见大学生较倾向于晚婚晚育。但是性别带来的理想生育时间差异是不可忽视的,56.6%的女性更支持婚后2-5岁生育,对晚育的呼声更高。大学生是否独生在该问题上也有差异性,超半数的非独生子女支持婚后2-5岁生育,而独生子女支持该时间者虽然也有41.0%,但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婚后一年或者无所谓,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更随性、注重自身感受决定的。
         通过分析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大学生愿意生育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促进家庭幸福”和“喜欢小孩”,说明当代大学生生育目的以促进家庭幸福和个人情感需求为主,同吴娟[7]的结果相似。超八成大学生认为“经济与居住条件”会影响他们生育观念,说明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大学生对经济以及居住问题存在较大的焦虑。超七成大学生关注“工作与学习情况”,许多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毕业后仍选择继续深造;还有不少大学生认同先立业后成家;部分大学生为了能在社会立足,只能暂且不考虑生育。紧接着是“家人态度”、“国家政策或当地风俗”、“子女教育支出”、“身体状况”,超半数的大学生认同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育情况,所以也不容小视。
         随着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渗透,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新一代年轻人中逐渐淡化。据调查,如果只生育一孩,希望生育女孩的大学生比例略高于希望生育男孩者,但超半数的大学生无明显偏好,这可能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关,对于性别的差异更能理性思考。在养育子女方面,有86.75%的大学生倾向于亲自抚养。女生相比男生更愿意亲自抚养,男生仍有部分比例倾向于爷爷奶奶抚养,女生几乎没有。虽然大学生性别对于养育子女的人选上具有统计学差异,总体而言,大学生认为亲自抚养子女更合适。
         对于多元生育观,有50.6%的大学生表示尊重,明确表示支持者占31.33%,仅有8.23%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反对。但通过分析,大学生性别对于多元生育观的态度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超过三成的女生表示支持,仅3.5%表示反对,男生中反对者占16.5%,可能与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有关。总而言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多元生育观的看法较开放,对多元生育观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体现了大学生生育观念趋于现代化。
3.2建议
         (1)提供生育一系列经济补贴。大学生对于生育可能带来的经济压力产生担忧,也有很多家庭往往由于现实的经济负担而就此作罢。然而生育不单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国家的责任,所以出台相关政策,解决“生得起”的问题尤为关键[8]。
         (2)夫妻二人共同享受‘生育假’。该措施可以让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得到加强,促进家庭和谐,也有利于职场上性别歧视现象的弱化,减小女性生育后重回职场的阻力。
         (3)提高‘分娩镇痛’(即无痛分娩)知识的普及率。由于一些陈旧的思想如“生孩子必须要痛”和分娩镇痛的知识普及还不到位,使得这项技术可能还没有成为女性生育的必选项,很多女性因为害怕疼痛而对生育望而却步。可实际上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在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临床应用,医疗服务舒适度得到增强。故普及分娩镇痛很有必要。
         (4)降低女性就业歧视。部分女性担忧生育会使得自己在就业中不那么具备竞争力,从而与部分无良企业约定入职一定时间内不得怀孕,还有的企业直接少招或者不招女性员工。所以出台降低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生育率得到提高。
         (5)政府在多地修建母婴室。母婴室起源于外国,在我国有部分商场效仿开展了母婴室,但是数量较少。如果有相关政策的出台,哺乳期女性能够更有尊严地在婴幼儿饥饿时进行哺乳而不会受到异样的眼光,也利于推进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求是,2013(22):3-18.
[2]丁志宏.北京市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实证分析--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C].//2012年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77-187.
[3]人民政协报/2018年/10月/30日/第003版
[4]《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009号
[5]阮佳琪.《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无痛分娩为何推行难?》.搜狐新闻2018年12月16日
[6]王昭,胡冬梅,谢莉娜,李妩祎,马英.“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大学生生育观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1580-1583.
[7]吴娟,张爱荣.医学专科院校女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02):20-21.
[8]戴金妹,方立滢,江剑平.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6):104-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