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张家塞乡水利管理站 湖南益阳 413052
摘要: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当中,水利水电工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更好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以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然后分析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社会生产生活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就成为我国水电事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就目前来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科学性在逐年提高,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力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速度相比,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改革仍旧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而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也随处可见。
1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常见问题
1.1 重视工程建设,但是对于施工技术的控制和管理力度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较大且工程选址大多位于人员稀少的地区,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更加重视工程的早日完工,对于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常常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理念,总是在问题出现时才临时想办法来解决,这种操作既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完工,也不能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对于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管理制度和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普遍性问题,已经在工程安全性、工程质量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深刻教训。
1.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流程的规范性不足
在很多人看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仅限定于施工过程,即监督做好现场施工,保证施工技术科学、流程正确即可,却不关注对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因此,以往的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当中,施工之前的事先准备流程和事后归整验收环节都有所缺失,建筑档案遗失、建筑材料型号不匹配、结构配件采购数量不科学等问题比比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技术的发挥,也影响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漏洞百出
在最为重要的现场施工环节,由于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施工管理责任的混乱,会造成施工技术上的失控以及流程上的错乱,施工材料随意堆放、临时设施到处搭建等安全隐患比比皆是,与周围环境要求不相适应的施工技术依旧推行,这不只会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规范性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周边区域带来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问题[1]。
2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1 管理理念务必坚持与时俱进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永葆水电事业发展活力的关键,而“人”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首先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当中,要随时保持创新的激情,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改良传统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的落后之处;同时,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更加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和周期性规律,努力塑造更加高效的、紧凑的管理模式,以此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2.2 管理体系必须科学合理
首先,要建立科学性的、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国家相关施工技术标准为依据,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规范和施工流程进行深度细化,以此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使施工控制更加有理有据。要建立责任制度,逐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网络,打造厂站、车间、班组层层压实的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以明确的责任分级和责任矩阵,确保工作责任到人;坚持施工责任和管理责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强调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和人员能力水平,对管理环节进行细分并不断明确量化考核的工作标准,确保与责任落实和施工技术水平相对应的考核管理制度的落实[2]。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程序,打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环境,以严肃的工作纪律和便捷的工作流程,保证各项管理审批工作按照行业相关规定分步执行,将施工申请、施工审批、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切实收纳到管理计划当中[3]。
此外,要积极探索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定期召开技术管理经验总结会议,一方面做好技术管理材料与数据的及时归档,另一方面要促进工作信息、行业信息的及时交流,保障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够跟随社会发展步伐而随时更新。
2.3 管理资金和管理人才必须及时到位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及时到位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针对以往“重建设,轻管理”、资金和人才只集中于现场施工阶段的传统问题,笔者认为,唯有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长效机制,均衡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后期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力量,才能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质的飞跃”。为此,我们一方面应积极拓宽工程融资渠道,通过政府、企业、民间、金融等多渠道募资,保证工程建设技术的及时更新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及时运用;另一方面,要下大力度优化人员素质,不论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都要实现整体提高。
2.4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有效糅合与优化提升
要做好全过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加强对于工程的监督和指导。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反复研究探讨工作方案,在做好工程的筹划和相关生产资料的准备之外,还要提前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形成完整的预警预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现场施工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强化施工监督制度,从技术、安全、质量等多个角度,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配合的方式,减少施工技术问题的发生。此外,要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全面收集工程施工资料并妥善归档,以供查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应有意识地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智慧调度技术、视频监控设备、应急通信系统和决策信息系统为辅助,实现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4]。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只有科学、合理地选配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才能有效约束工程施工行为,从而保障工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罗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559.
[2]殷可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2772.
[3]刘哲.探析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运用[J].价值工程,2020,39(5):80-82.
[4]谢丹峰,郭顺成,黄河,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