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河道的治理与开发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高春雷
[导读] 摘要:河道治理需要在满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贯彻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尽量保护河道原貌,通过生态护岸、河流疏浚等方式科学、稳定地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摘要:河道治理需要在满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贯彻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尽量保护河道原貌,通过生态护岸、河流疏浚等方式科学、稳定地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镇河道;治理;开发
        前言
        河道治理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供排水和防洪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河道治理不仅能够保障水的品质,对水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小河流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生产力大多数集中分布于河道两岸,因此整治河道尤为重要。根据云南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形对一些中小河流实施规划和保护,从而解决山区生态平衡问题。水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利用、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对河道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来完成,使水资源的调控和持续利用的作用充分发挥。否则,不合理的开发、河道污染现象都将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水资源浪费、水体污染以及其他的问题。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此项工程的重要性需工程管理者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其高度的重视。
        1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河道的治理,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强河道生态治理的管理至关重要。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河流功能得到了有效开发,在实践中,河流系统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使水体质量低于IV类标准,此现象在山区许多河道水体中存在。由于河道水体流动性比较差,很容易缺客水,这是造成水质污染的关键,水体流动性差使河道无法及时循环更新。许多乡镇的中小河流不受监管,水域缺少管理。这些区域的水体极容易出现污染问题。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住宅高密度的聚集,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但排污管网与设施的不配套,使众多居民区产生出来的污水收集率偏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大量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河道中,在山区农村和城市外围,许多中小河流已成为污水沟。这些河流大部分都在耕地旁,农业面源中氮磷又极为丰富,有些农田直接与河道相通,农业污染直接进入河道,进一步增加了河道污染。
        工业加速发展,使工业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持续加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在云南许多地区河道集雨面积小,汇流历时短,河道坡降徒,河水的挟沙能力强,悬移质多。如遇洪水推移质就将河床填满,加之污水处理和排水渠道建设滞后,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内陆水质明显恶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山区的中小河流经受着极端天气的考验,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制约区域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由于长期的水利资金投入不足,中小河流历史资料的忽视,发展快速的经济对河流的侵占等,直接或间接导致治理的滞后,加之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给河道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入河排污量的增加,使河流水质管理难度加大,污染类型日趋复杂,难以保护河道水质。许多河道、河岸变成排污通道、堆放生产生活垃圾的场所,这些现象之所以在农村存在,是因为环保意识的淡薄所致,污水和垃圾污染周边环境的同时,河流失去了生态功能,天然食物链中断,生物多样性条件遭到破坏,河流生态系统逐渐恶化。
        自我净化的能力是河流的功能。但目前河道多采用水泥基,这种方式在美化河道的外观上虽然起到了作用,然而,水和土壤之间的联系是完全断开的,有机体与环境是分离的。水陆分离破坏了河流原有的功能,自然降低了河流的自洁能力。这对河道水体的使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的功能性降低。河道良好的自净功能使自然河道中丰富的好氧微生物,在水体中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好氧微生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

好氧微生物的存活是在水体质量良好的状况下得以生存,而在缺氧和厌氧的状况下好氧微生物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河道水体的重度污染使其自净功能严重受损。如果在水利工程中存在不适当的作为,对河流原有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破坏,像人工修建的护坡工程,不仅将水体与土壤分割,也破坏了河道周围天然湿地,还有修建闸坝使活水变成死水等,这些都将河体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
        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方法
        2.1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①需要将大自然中的河流具备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河道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得到提升。诸如:设计人员能够把河岸线当前的形状设置成为一种陡缓错落的并不是十分规则的形状,并且,相关的设计人员还需要针对当前河道的深滩以及浅滩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构成,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保障淤积和冲刷等情况产生的位置是一种适宜的位置,这样的一种情况也能够让河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缔造出一个非常适合生物居住的一种环境。②相关的设计人员还需要关注周边环境和河道环境彼此之间的协调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整体环境变得更为和谐。设计人员一定要针对河道周边环境给予有效的分析,并按照周边环境去完成河道周边环境的合理设计,能够把很多不同的环境完成有效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河道当前的生态系统范围得到提升。
        2.2建设生态河堤
        ①合理的对河道中心线进行设计。当前的河道道形状都是在河道中心线上展现的,所以,设计人员在对河道中心线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河流当前的走向和河道自身的宽度变化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与河水实际的流动动力等相关因素给予一个整体有效的分析和考量。②一定要把道周边的潜水域给予有效的设置与合理的布局,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让河道在视觉上为人带去一种非常宽广的认知,并且也可以为河道两边的景观布置提供所需要的空间,从而让河道的河湾和湿地与河滩彼此可以构成一种层次感。
        2.3提升河道的整体设计性能
        参建人员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河道治理工程给予整体的设计。在当前阶段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在对河道工程进行治理的时候,不但要求对河道当前的泄洪和排水能力给予整体的考虑,并且还需要提升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过后是不是可以保持生态平衡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首先,设计人员要求使得河道自身的弯曲程度具备合理性,在对河道给予治理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要需要尽可能的使得河道保持适当的弯曲,河道需要保持适当的弯曲程度,不但可以很好的降低水流速度,并且还可以为河道里生存在的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繁殖场地。其次,设计人员在具体河道的宽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身的宽度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犯愁中,为了使得河道可以和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可以适当的改变河道宽度。
        结束语
        河道治理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运用的技术手段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加以合理应用,才能够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以此促进水利建设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河道工程生态治理是生态环境的保障,无论是河道的开发利用,还是建设堤坝都要以环境保护和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为主,将河道治理涉及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提高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而整治河道河岸的宗旨也是为了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伤害,生态治理河道能够消除洪水隐患,起到能蓄能排的双重功效。
        参考文献:
        [1]张佳琪.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57-58.
        [2]樊昆澎,李铭华,曹国俊,等.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居舍,2020(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