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为了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简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种种影响,例如对大气和局部气候的影响,对水温和水文情势的影响,还有对泥沙、水质的影响等等,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研究实质上是人和自然关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全面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种环境影响,最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生态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将水利工程结合生态化的建设成为人们更高的需求,是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基础。合理的利用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建设保护等已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相互依附并相互给予,才能创造刚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将会造福于子孙后代。因此,水利工程生态化将人类的美好期望。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是帮助人们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建立的一项工程,其对生态环境也有不小的影响,究其原因包括:一是,自身的缺陷存在于水利工程中,因为河流的原有流向和环境条件会被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这种变化必然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二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会受到特定时间下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而出现认识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忽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生态上的问题;三是,人类没有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行事,缺少自我约束,对大自然的索取和掠夺人类只顾无节制地大肆进行,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一旦超出范围,必然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
1.1对河流的影响
现代水利工程的兴建对生态环境的最直接影响体现在其对河流的影响上,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分布状况,使水流更能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这些改变不仅有河流断面和河流形态的变化,还有河床的变化。这不仅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还改变了河流的水文循环情况。如兴建水库进行蓄水之后,原本的河流变成了湖泊,水位抬高,流速放缓,向空气中蒸发和向地下渗透的水量均会发生变化。
1.2对周围土壤的影响
当水库蓄水之后,会改变周围地下水的状态,一般来说会使地下水位升高,不仅有可能浸没土地,还有可能使土地盐碱化和沼泽化。一旦周围的土地被浸没或沼泽化,土壤中的水分过多,就会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从而严重影响周边农作物的生长。一般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如果其水位过高,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之后,便留下盐分,久而久之土壤含盐量增加,便会形成盐碱地。
1.3水利工程对陆地生态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建设场地内的陆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耕地、林地等,从而导致植被的破坏,随着植被的破坏,与其相关的陆生动物的生活场所被破坏,并且建设区域内的空气湿度增加,使得不适宜湿润气候的动物被迫迁徙,或者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性,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
1.4影响着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不仅有利而且有弊。第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建坝蓄水、打通河道等方面来对农业用田进行保护,通过雨水径流可以灌溉农田,从而使得土壤的肥沃程度得以改善。第二,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从上游而来的大量泥沙等沉积物会使得库区水位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了周围地下水的不断上升。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设计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该项工作内容已经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就该开展的工作内容,相关的文件也是水利工程立项前的必需文件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管理等工作主要集中在决策阶段以及竣工阶段,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控制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相关单位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包括立项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投产运营等整个工程周期内,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各个阶段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和设计的研究与落实。
2.2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1) 评价体系要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出人们现有的认识水平,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和影响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的承载能力的相关评价手段,制定出水利工程中下属各类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量化和评估标准。2)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进行适当的、科学合理的考核,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程度,在综合的考量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后,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3)在水利工程具体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要从工程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要求和标准,落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标准和保护措施强制性、规范化的落实。
2.3建立并健全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
1) 积极的探索出符合水利工程开展现状的生态环境损失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补偿办法,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前移民等方面的机制。2)科学调研生态环境要素中各个元素的需水特点,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调水、蓄水的优势功能,对工程周边地区以及水库上游进行补水和调水。保护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3)在利用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强调科学合理的利用,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在考虑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等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为其预留出足够的水流量,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水循环平衡对水源的基本需求
2.4建立起多种学科和技术高效融合的支撑体系1)充分研究并全面掌握河流的演变状况、河流中泥沙的运移规律、周边动植物繁衍和迁徙的规律、气候的改变状况等,创新出更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探寻出更为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通过技术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的创新,合理控制和规避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公众群体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工作中的相关机制,尽快建立起水权等相关制度,落实用水量控制的相关制度,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自身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调整水利工程周边地区的经济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等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工程的开展,我们会面临许多工程内外的问题,但是水利工程给我们生活影响的最重要的方面不是经济方面而是生态环境方面,所以,我们要注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小的改造生态环境,如果必须改变,则要尽量小的破坏掉原有的水文系统。总之,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们要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水利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凤霞.探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J].理论研究苑,2010.
[2]范银生,刘河元.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J].湖南水利水电,2014.
[3]张兴辉.关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4]杨树英.现代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