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中降噪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宋沛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进展,交通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进而极大推动了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因此交通噪声污染的程度也日益严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392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进展,交通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进而极大推动了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因此交通噪声污染的程度也日益严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降低交通噪音的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道路施工中应当采取有效的降噪技术来尽可能地降低噪声污染。
        关键词:道路;噪声;降噪技术
        引言
        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及速度日益提升,交通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导致机动车的运行量持续提升。如此一来,就导致交通噪声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由于道路噪声波及的范围较广、维持的时间较长、声源的流动较强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噪声的治理。而如何增强交通噪声的治理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1道路交通噪声的定义及其危害
        噪声指的是通过振动源所发出的,对人们的听力造成严重影响的所有声音的汇集,其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工厂、工地、交通及生活等。一般情况下,交通噪声是由各个强度及频率的声音所形成,其呈现出无规律性,由于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且处理的难度过大,因此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噪声的可允许范围,如果人们长期处于噪声超标的环境下,那么他们的身体及心理将会受到较大的危害。噪声将会对人们的中枢神经造成直接影响,导致交感神经出现紧张,对人们的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会产生高血压、精神类疾病等;交通噪声还会对司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司机出现烦躁、思绪混乱、精神不集中等问题,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等级较高的噪声还会对高精度的仪器造成影响,使其失灵,使墙体出现裂缝,甚至是倒塌现象。
        2道路工程的降噪技术
        由于交通噪声的产生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规律性变化,它与车辆的型号、轮胎的品质、路段的流量、道路的结构、道路四周的建筑物、路面的材料及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本文针对噪声振动源的控制及噪声传播渠道的阻断两个方面出发来分析降噪技术,以尽可能降低交通噪声,以期为道路降噪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1对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的技术
        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在于车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道路工程所使用的路面材料、软硬度、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噪声的大小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选择最佳的路面材料来进行施工,已逐渐成为降噪的关键手段,例如德国在早期就建设了高速公路,并制定了严格的道路噪声控制环保法,他们采取最先进的路面材料,在完成铺设之后,其表面层将会出现一定的间隙,且这些间隙彼此联通,不仅道路路面较为平软,粘结性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吸省效果,在运用该路面之后,不仅可以缓解因路面问题所导致的噪声,而且可以降声效果要远远低于普通的沥青路面。目前最常使用的路面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沥青玛蹄脂材料,该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其主要是由沥青、矿粉、细集料等等所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粗集料的骨架间隙中所形成,具备较强的耐久性及抗裂性、较好的抗高温性、较高的水稳定性、噪声较小等。道路工程在运用该材料进行施工时,其降噪效果可以实现3-5dB(A)。并且不需要较多的养护工作量,使用时间较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益;二是透水沥青材料,该材料的施工主要是以干涉理论为基础,运用升级配的形式来进行施工的一种骨架空隙,在粗集料之间则依靠点接触的形式来成为骨架,细集料与沥青胶浆则被填充于骨架之中,从而形成较大的空隙率。与其他的路面材料相比,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防滑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可以将路表的积水迅速排出。


        2.2合理的法律法规是噪声控制的基本要求
        城市发展中,合理的法律体系、强制性手段是保障城市居住环境、降低噪声污染的保障性条件。由于噪声控制的复杂性强、综合性强,必须保证各部门的全面配合和处理,在环境保护机构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下,要积极组织相关机构进行环境评价、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工作的完善,提高环境执法的力度,尽量从法律角度出发对噪声污染进行全面控制。
        2.3优化城市道路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城市交通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噪声问题,考虑到交通噪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城市道路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噪声,使得噪声污染的范围越加广泛。针对上述问题,可借助路面加宽、立交桥搭建等方法进行处理,保证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的合理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车辆管理。此外,还要在交通路口区域进行声音测量装置的建立,保证噪声污染控制的合理性。增加绿化带、道路周边绿化植物的合理建设,保证绿化带起到吸声、隔声的效果,降低噪音负面影响。
        2.4从技术角度降低噪音污染的措施
        首先,从建筑层次分析。城市建筑中,不同结构、不同材料都会对噪音污染产生差别化影响。如声音屏蔽技术是当下较为常见的噪音控制技术,日本等国家已经实现了借助该方法进行噪声控制的应用。科技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密度逐渐缩小,为了避免噪音干扰,可加强声音屏蔽技术的合理应用。合理利用沿街建筑物进行声音屏障处理,最大限度的进行噪音污染的防控。其次,结合声音传播路径进行噪音污染的控制。噪声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噪声污染源、传播途径等是可控的,如噪声较大的重型车辆改造,可对其进行低噪声控制,保证发动机、传动部件的安全罩内部进行减振器、阻尼隔震处理,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削弱源头处的声波震动,从而实现降低城市噪音污染的效果。
        2.5切断噪声传播途径
        当噪声形成之后,将其传播渠道进行切断,其实质就是在受声点与振动源之间配置有效的声屏障。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一方法来降低噪声,一般声屏障所运用的材料有混凝土、金属等,但是运用这些材料来建设声屏障的时候存在较多的不足,如较大的投资、较大的占地面积、对风景造成一定的影响等,在我国并不适用。外观新型的隔音墙技术不仅可以起到降噪的目的,而且也可以保护城市的风景。隔音墙重视外观的设计、色彩的结合,且占地面积较小,但是施工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投资,后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维护,目前在隔音墙中增加绿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绿墙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的降噪技术,其主要是在沿途设置相应的绿色植物,在对环境加以美化的同时,又可以发挥降噪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较多的优势,如投资较少、施工简便等,但是采取哪种种植方式、利用哪些植物进行组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结语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及规模不断扩大,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交通噪声严重干扰居民的生活,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增强政府部门政治该问题的决心,为了使我国真正建设成一个生态良好型国家,今后在各个区域都应当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切实降低噪声的危害,推动城市道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冯秀荣.公路交通噪声危害及降噪方法手段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L44-46
        [2]蔡伟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隔声降噪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3]徐蕊.谈城市噪声污染及防治[J].科学技术创新,2017(4):1-1.
        [4]文琼瑶.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5(1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