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设计关键技术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张海星1 肖鹏2 郑涛涛3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智能电网。
        1.身份证号码:13073219881107****;2.身份证号码:37098319880910****;
        3.身份证号码:37078419870805****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简单来说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效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相关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等使用的目标,相比传统电网更加节能、效率更高且更加安全。在使用智能电网前首先需要进行系列的电力设计。智能电网的应用水平与电力技术的水平高低和科学性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想实现智能电网的普及和发展,必须以电力设计为出发点进行系列的改革和优化,不断加强智能电网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设计;关键技术
        电力线路设计是关系着民众生活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选线规划,可以避免线路不畅、成本过高等问题。鉴于电力设计的各种重要因素及用途,本文从智能电网的特点入手,针对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设计技术展开了详细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电力线路设计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1.1电力线路设计中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电力线路设计时,利用具有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定位功能的移动端软件,对于位置信息可详细查看,包括村庄、道路等信息。传统的选线阶段,需要技术勘测人员亲自走访现场,根据地图与当地居住人员的信息,确定线路的定位与走向。由于精准度不高和人力物力耗费较大,当前的电力线路设计,已经很少采用这种实地走访的工作方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定位功能,可以精准找到线路位置。对于线路设计勘测人员来说,具有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定位功能的移动端软件,能够提供导航功能。以前的电力线路设计工作,勘测人员基本上是根据业务经验确定行进路线,难以保证精准性与合理性。而软件提供的导航线路,是根据大数据精准得来,能够确保勘测任务快速精准的完成。
        1.2电力线路设计中机载激光雷达航测技术的应用
        在很多领域与行业中,都已经开始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一般来说,激光雷达航测设备放置于飞机舱内,通过激光扫描捕捉收集地面坐标信息。激光雷达航测采用的是脉冲波激光扫描仪,可以有效穿透阻挡物体,实现对地面点高程信息的有效获取。所以,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山区高精度的DEM数据,有效支撑电力线路设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到地面点的距离和扫描角度,以及检测扫描仪的三维坐标和姿态数据,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航测技术,可精确计算出所需地面点的三维坐标。一般来说,地形复杂地区的激光采集精度不高,因此对原始差分精度提出较高要求。而采集航测数据,具有很多特点,如操作环节多,要求等级较高等。激光雷达航测数据为了确保采集质量,对于测量的每个节点都要进行精确控制。而完成机载激光雷达航测,首先初步处理数据,其次检查质量。如果数据质量不符合要求,则需要作出补飞处理,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基于分布式保护监控装置的电力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随着分布式保护监控装置的布设点增多,以及电力监控系统运行时间的持续延长,SQL数据库内势必会积累由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而很容易形成“数据爆炸”的负面问题。此时,用户对SQL数据库的访问速率将严重受阻,甚至可能出现数据检索困难、SOE记录损坏、操作事务冲突等情况,最终导致SQL数据库系统整体的崩溃。此时,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便利性,保障电力监控系统中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及时取用,相关人员可采取出定期转储的技术手段,以此实现SQL数据库的查询优化。具体来讲,就是预设出固定的时间间隔,并编入到SQL数据库的自动控制程序当中。

当到达间隔的时间点时,数据库便会将现存的历史数据移出一部分,从而将SQL数据库内的数据量级始终控制在某一标准区间内(如一年数据量),有效避免“数据爆炸”问题及其连锁故障的产生。
        3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
        3.1专家控制技术
        该技术在当前的在电力系统中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专家控制技术可以及时的分辨电力系统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一旦出现警报等紧急情况,该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同积极响应,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运行状态。专家控制系统中含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基于电力系统的状态来迅速切换状态,并且还可以对系统展开排除故障等操作。但是,专家控制技术虽然其中具有“专家”,但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不具备模拟专家思路的功能。并且如果问题较为复杂的话,该技术将会无法对问题进一步的开展分析预处理。为了能够使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得到增强,可以选择与其他的智能技术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设计力系统自动化。
        3.2能源转换技术
        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之一,其核心之一就是能源转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国际上能源转化的研究热点。依照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国内大规模的并网技术、光伏发电由于其运行安全、稳定、范围大将会成为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能源转化技术方面国内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技术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开发利用。国内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重中之重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极力提高并网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要在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3.3神经网络控制
        这一技术是当前一种比较新颖的控制技术,该技术是由遗传算法、控制论、人工神经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并且还可以提升信息处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特征,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十分普遍,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将系统中大量节点模拟为大脑的神经元,将这些神经元进行连接能够形成一个系统,依靠调整连接的权值,可以对于信息开展非线性挖掘,这一方式能使计算机像人一样对于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利用神经网络可控制技术可以开展自动化与图像处理的控制,神经网络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数据,能够有效地制定出降低电力损耗值的方案,从而优化电力系统。
        3.4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综合电力技术、微处理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形成的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输电的新技术,可以增强交流电网的稳定性并且降低电力传输的成本。依照我国现今智能输变电的情况来看,想要把高电压和清洁能源融合起来就必须使用此类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以合理调整和改良智能电网中的各种参数,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结束语
        电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电网在运行中如果遇到线路故障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和电力故障,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所以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智能电网时要分别出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的差别,根据其运行的要求和特点来设计。在考虑关键因素之外,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并在工作中继续提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保证电网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及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设计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9(4):101.
        [2]谭小勇.智能电网视阈下的电力施工设计研究[J].南方农机,2018(3):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