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建构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李小娜
[导读] 摘要:信息量不断增加,思想开放程度也在逐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想让国家得到稳定高效的发展,必须要让党始终具备先进性,坚持执政党地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商户地乡人民政府  新疆  832177
        摘要:信息量不断增加,思想开放程度也在逐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想让国家得到稳定高效的发展,必须要让党始终具备先进性,坚持执政党地位。因而,加快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性构建,从国家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实践发展经验,探究新时期党建基本发展规律,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让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本文从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最终目标入手,对新时代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建构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性;建构分析
        引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战略定力,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在党的领导地位、党建地位和作用、党建的总要求和总布局以及党建的途径上不断创新,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建的新方法、新论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1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最终目标
        目前,国际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都在不断变化,但整体上处于和平发展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时代地位,让党组织在考验中得到成长,是时代发展过程中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创新发展党建理论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党的地位,让党组织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最为主要的是,要让人民群众自发拥护党,使党组织能够经得起诱惑与考验,从而在推动国家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
        2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基本框架
        当前,党建理论体系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推进党建工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党建理论体系创新后的框架。具体来说,就是围绕着地位、目标、依据、精髓、原则、布局、途径、方法、步骤、效果、前途这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地位论。在党建理论体系创新过程中,解决的第一要素就是党的地位以及党建定位,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加准确、有的放矢地开展党建工作。首先,党的全面领导定位,要在党建工作过程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次,党组织是各级领导机构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最后,党员干部作为党的重要主体,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严治党,严格约束自身,从而加强党建。第二,目标论。党建的方向和目标必须得到明确,结合国家发展现状,明确党建总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自身建设,第二,全面领导建设。通过不断的工作改革完善,让这两个目标得到真正的实现。第三,依据论。党建工作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以保证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化,避免形式主义。主要依据有三点,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党建过往基本经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坚持这三个理论依据,切实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才能够有效稳定地开展党建工作。第四,精髓论。党建理论体系的精髓,可以让党建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避免错误倾向,同样是党建中的基本问题。众所周知,党建理论体系中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党建精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完善,除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才能够不断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进展。第五,方法论,任何工作都有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让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期,党建工作方法应该具备多样性,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思维创新等,以此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党建工作开展。


        3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实际对策
        3.1维护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
        根据现阶段的党政建设工作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属于政治政党本身的问题———政治具有较强普遍性,用“回本溯源”的眼光来看,政党政治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民主政治在一定的发展时间后产生的必然结果。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在处理各阶层矛盾的过程中,政党在组织民众、输送民愿、传达民意之后,将各阶级利益、要求组织化,将散乱的问题集中处理,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最普遍的形式。十九大党建理论的创新,不仅仅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对世界范围内政党建设也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新中国建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庄严宣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始终坚持“天下一家”的理念,扛起历史担当、贡献理论智慧、调动各方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在积极进行自身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不断深化自身的实践,同时也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十九大党建理论的创新以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批评的品格,揭示出了高度凝练的执政规律,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观点,这些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帮助各国加强党建的“催化剂”,为世界范围的政党建设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与路径启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3.2坚持以人民为主体
        人民利益特性是党建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党建的根本目的,更是让其一直处于执政党地位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之所以可以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正是因为其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动摇,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建设构建理念。首先,在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性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其次,在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性构建时,要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实理论内容的同时也更容易让人民接受;最后,党建理论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众谋利益,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断改进完善。
        3.3加强针对性的发展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解决,就会对国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理论体系构建而言,问题的存在无疑是一种助力,在创新性构建的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发展,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和发展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性构建的现实意义。不同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以此为切入口展开体系构建工作,可以让理论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工作开展。比如,思想作风问题是党建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从严治党等党建理论战略规划。由此可知,强化理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完成理论体系构建。除此之外,在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性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点带面,深化改进完善理论的同时扩大理论的覆盖面,抓住问题之间的联系性,让理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党建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结束语
        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保证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进步性,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为党建工作指明方向,也能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建构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6-7.
        [2]吴桂韩.新时代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9-13(006).
        [3]吴向伟,张晗.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J].红广角,2018(04):82-90.
        [4]陆俊,原玫.民族地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