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的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秦浩然
[导读] 摘要:本文作者在分析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期为促进建筑基础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东阿恒信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作者在分析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期为促进建筑基础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形式也愈加复杂,大量超宽、超厚大型建筑不断涌现。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只在施工阶段留设的临时性变形缝被叫做后浇带。后浇带的设置,应按照具体施工情况,保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封闭,进而保证结构形成一无缝整体。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将结构内永久性变形缝取消,有效控制裂缝,且有利于改善结构性能,为此,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人对此浅谈几点个人体会,谨供同行参考。
        1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难点分析
        首先,建筑工程建设中,通常会预留一定量的后浇带。然而在实践中,建筑施工难以做好后浇带安全防护工作,经常性出现后浇带区域掉落杂物,产生砸伤事故,并且杂物落入后浇带难以清理。一旦尚未清理干净杂物,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质量。
        其次,梁板跨度较大。后浇带断开位置梁板呈现懸挑状,一旦无法为其提供稳固的支撑,梁板上部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开裂问题,进而影响后浇带施工,不利于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
        最后,建筑结构稳定之后,也就是建筑整体沉降稳定之后,实施后浇带施工。在实践中,施工单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角度施工,可按照回填基槽,后浇筑后浇带施工顺序,完成地下室外墙沉降后浇带施工。然而由于有着较深的地基层,随之而来的必然有着较大的土压力,这种情况下,将会徒增后浇带临时防护施工难度。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2.1能够预防和解决建筑工程的沉降差异问题
        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沉降差异问题,才能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密切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后浇带,才能使沉降差异有效控制,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在房建工程的主体以及裙房施工中,为了避免先后顺序引发的问题,需要合理调节压力差,通过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使主体结构的压力控制在最低,从而使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全面提升,有效预防沉降差异问题。
        2.2 预防裂缝的形成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室内外的温差变化,使得不同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施工中会出现裂缝的问题。如果混凝土施工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候变暖混凝土压力会逐渐释放,如果压力超过限定将会产生裂缝。但是如果在建筑施工前,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认识到这种温差变化产生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硬化收缩程度和裂纹,严格进行后浇带施工,并能够保证施工结构的完整性。建筑施工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建筑的结构存在不同的预设。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化合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体积产生一定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扩张和收缩作用。由于建筑物需要长期暴露在室外,必然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造成混凝土裂缝现象也是难以控制的。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建筑物结构,通过对建筑物浇筑结构强度和时间等方面参数的计算和内部应力的模拟计算,解决建筑物的结构问题。
        2.3 提升建筑物质量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防止由于施工不当或者温差等问题导致的建筑结构膨胀和收缩作用。在建筑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存在较大的温差,会导致建筑物存在应力作用,使建筑物形成擠压,进而导致墙体变形产生裂缝。

后浇带施工方式可以在建筑物建设的过程中预留一定的缝隙,并综合考虑温度应力作用,在混凝土收缩时能够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提升建筑物的质量。
        3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3.1 合理设置后浇带
        应当在后浇带施工中对后浇带的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断面形式设计中,需要结合混凝土结构断面,同时对接缝的形式进行合理地设置。在开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将剪力墙位置避开,可以在梁、板反弯点进行浇筑。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合理地设计,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设置好后浇带的位置。
        3.2 模板支护施工
        后浇带施工中,模板支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应当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进行良好地控制。通常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完成主体浇筑后方可进行,所以在浇筑过程中应当对气候条件、环境温湿度等进行合理的考虑,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连续浇筑,在间隔时间开展裙房施工工作,在完成裙房施工后会产生主楼和裙房之间的梁板结构,此时可以设置模板支撑系统用于支撑建筑上层的质量。
        3.3科学处理垂直施工缝
        在完成后浇带浇筑后要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及时科学的处理。浇筑完混凝土后期暂时处于初凝状态,此时应当冲洗钢丝模板,将其中的碎片、浮浆等杂物清理,直到骨料露出,然后冲洗干净钢丝网片,进行合理养护,然后将钢丝网拆除。最后,用水清将表面清洗干净,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完成养护工作,将模板拆除,进行凿毛处理。
        3.4科学合理的设置配筋
        为了有效保障混凝土部分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设置相关配筋时应该充分考虑很多因素,如受力方向、大小等。在对钢筋进行切割时,要充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钢筋在混凝土建筑中能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不要对其主要受力钢筋进行切割,以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板楼中的很多钢筋也起到一定的受力作用,在对其进行作业时最好也不要切割钢筋,只有在保证这些钢筋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对部分钢筋进行切除时,一定要及时把切割的钢筋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焊接,保证钢筋的受力作用不受影响。
        3.5加强后浇带的施工养护
        混凝土性能的发挥与养护密切相关,因此在后浇带施工之后,加强养护意义关键。首先,应当按照要求,对于后浇带处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例如,利用塑料模,实现覆盖式养护,实施大于14小时的硬化蓄水养护,并且对墙体的后浇带等一些很难保水的位置可以运用水管喷淋和控制拆模时间等相关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应为收缩或是温度变化产生裂缝。其次,在后浇带养护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施工环境,针对性地进行养护方案提出。例如,如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季节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选择保温材料进行及时覆盖,同时延长混凝土后浇带的养护时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且保证选用的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付良.建筑工程后澆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2):12~13.
        [2]年夫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2):50~51.
        [3]李志杰,尚绍辉,张铭昕.浅议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