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程茂洋
[导读] 摘要:语文是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学中多数文学作品都蕴含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的同时,对学生眼界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山东济南  250110
        摘要:语文是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学中多数文学作品都蕴含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的同时,对学生眼界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目前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部分传统文化开始出现逐渐消失现象,并且外来文化也在逐渐渗透,给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严重打击。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采取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高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有效策略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其日常教学相结合,有益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些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难以抵制,加上传承途径较为单一,使得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我们年青一代出现了崇洋媚外、“三观”不正、个人综合素质欠佳、不能直观和面对人身坎坷等等状况,这些都是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相背离的,为此提出了对传统文化传承更高的要求,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要渗透传统文化,全面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文化中最为精华、最珍贵的瑰宝享誉中外。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品性修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便于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时,能够熟练应对,面对挑战时,能够迎难而上。
        二、渗透到教学当中的有效策略
        2.1积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流入,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在一些传统节日里,大家更愿意过一些西方节日,而对于中华传统节日兴趣不高,甚至于不愿意理会,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逐渐消散,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之下,我们要齐心协力想办法、找对策。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在每年的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时,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节日诗词佳作,进行朗诵、解析、体会和讨论,加深对于各个节日的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在不同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到讨论交流当中,用个人的亲身体验和实践领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2.2创新教学模式,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仅有教育意识和教育素材还不够,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在语文课堂上制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老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有趣的教学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当中,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鉴赏能力。例如在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面,介绍到很多喜闻乐见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和学习,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对人物和情节展开课堂和课外的议论,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更好的诠释、体验和感悟。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更轻松、更自然,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德育素质的同步培养。
        2.3开展经典作品的阅读,让传承渗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继承、理解和认同、传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热爱中华,建设祖国,报效国家的正确价值观念。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内容,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课文之外仍有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因此可以开展课本之外的拓展阅读活动,让传统文化走出课堂,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通过学习《师说》的具体内容,阐明学生从师求学和尊师重道的原则,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的优良传统。以及把课本中的经典内容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阅读的欲望,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理解,真正的把传统文化的实质意义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2.4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是教学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强化意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形成对知识的高度渴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自主体验课本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自由诵读,并时常的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让学生咀嚼体悟,同时老师也要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短歌行》这首诗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对曹操的个人看法,会有很多学生认为曹操是个奸臣、小人,但是在文章中,曹操展示的却是一个满腔抱负、充满感情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讲述历史上曹操的相关案例,给学生展示一个立体化的曹操,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曹操的相关案例,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各抒己见,在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又了解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结语
        总体而言,不管是哪个年级的语文课程都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的责任重大,承担着祖国未来的民族兴旺,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内涵,更要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采用情景教学以及利用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及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高世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的融合[J].湖南师范大学,2015.15(08):134-136
        [2]王惠.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6,30(07):42-44.
        作者简介:程茂洋(2002.7.31)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滨州市;民族:汉;学历:高三年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