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祺美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通过系统调查的研究方法,测定了环境质量因子的代表值,分析了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总结了今后的发展趋势。这是环境监测的定义,也是环境管理和建设的基本含义。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属于环境科学范畴。监测结果直接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保障,不断完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因此,对监测数据的客观性要求很高。同样,环境监测属于技术监督范畴,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以便掌握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从理论上为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对策;研究
1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保护工作相对不足。环境监测与分析是一种能有效保护环境的分析技术,但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分析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在理论体系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许多实际问题无法合理解决。因此,环保部门和环保企业应优化和完善环境监测分析体系,不断完善其功能,使我国环境监测分析体系具有更强的普适性,从而科学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要改进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扩大环境监测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切实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提高环境监测分析系统的适应性,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为环保事业服务。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对象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将以前忽视的污染因素纳入环境监测体系。此外,要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增强环境保护效果。
2我国环境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设备有待更新
与国外环境监测设备相比,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设备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精度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中小型监测设备。虽然有许多环境监测设备,如放射性监测设备、烟尘监测设备等,与世界先进产品差距不大,但其他类型的环境监测设备仍存在明显的落后。环境监测设备工业储备的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基层环境监测站无法满足形式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一般由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工作方法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这制约了市场化环境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管理目标相应提高,对监测任务和监测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但目前的环境监测基站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例如,一些基站的监测数据精度已经难以满足环保的实际需要。
2.3环境监测人员本身问题
许多环境监测人员在就业后不愿继续学习,导致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落后,已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仍利用原有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开展工作,导致监测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许多环境监测单位没有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优化知识体系,没有及时更新环境监测理念。此外,监测人员水平不足,环境监测设备难以及时更新,严重制约了我国监测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4监测分析方法较为缺乏
在我国水资源监测体系中,对不同类型的水资源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标准。例如,水资源中重金属、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的含量在不同环境中差异较大,而工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标准和指标要求也不一致。虽然我国水资源监测平台和系统已经逐步开发和完善,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资源监测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未按规定标准进行监测,监测方法过于简单,监测设备落后,难以对相关水域进行科学管理。
2.5水环境预警体系缺乏完善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缺乏完善的预警体系,也是我国水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洪水等各种突发性问题,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这是分析的重要依据,但要解决水环境预警问题,就必须利用自动预警、自动数据采集和自动分析的网络系统,提供基本的提取数据。
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部分地区自动化水平较低,水环境监测系统中预警系统不受重视,往往存在部门划分不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3.1完善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完善和创新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其满足及时传递、方法正确、数据准确等要求,全面反映污染源、环境变化趋势和质量然后准确的预警各种紧急情况。制定监测规范和标准,统一监测结构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实行垂直监测制度,确保财政、人事等方面不受地方政府制约,真正实现环境监测的独立性。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大抽检力度,处理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修改、虚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积极鼓励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积极配合地方环保政策或项目。
3.2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效率,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是重要的保障条件。环境保护与监测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除了监测技术要求外,还包括国家政策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监测队伍需要掌握科学的监测内容、程序和方法,结合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其次,要有职业道德,做好监督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控制准入标准,确保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达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精英型、拔尖型人才。为避免人才流失,必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定期组织各种专业活动和培训班。
3.3创新环境监测技术
科学技术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促使各级监测部门在开展具体监测工作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其中,设备创新是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使用的设备比较陈旧,主要是中小生产企业的中低档监测仪器。借助技术创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大中型设备实行开放共享制度,在提高设备效率的同时控制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性能和监控效果。监测技术的创新包括: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和整理各种污染物的趋势和趋势。将遥感环境监测与地面环境监测有机结合,提高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连续自动化技术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加强生态检测技术的研究。如PIC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于环境监测的河流水位等室外作业;无线传感器技术,集中于环境监测的网络建设,借助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及时采集和存储数据。
3.4 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监测责任制
为解决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必须实行监测责任制。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责任落实措施,严格追究失职人员的相应责任,加强对环境监测站检测工作的监督。此外,还需要专门制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监测人员需要有责任心,如实、可靠、客观地做好基础工作。此外,要建立系统全面的内外部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激励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严格追究监督失误的责任,提高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和合规性水平。
结束语
环境监测与分析是保证我国良好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环境监测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目前。因此,要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管理,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为环境监测分析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惊涛,张丽娟.智能化环境行政执法探析[J].法学杂志,2018,(5):8-15.
[2]刘文清,杨靖文,桂华侨,等.“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111-119.
[3]马莉娟,付强,姚雅伟.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18,(5):30-35.
[4]胡冠九,陈素兰,王光.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8,(2):10-19.
[5]冀晓霏.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评估系统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