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赢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多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该结构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如施工材料来源较广泛,制作成本较低廉,操作较简单等,所以在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为此,作为相应建筑工程,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改进,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①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②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建筑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③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
2.1温度原因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较大,容易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的水化热,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热量不能传到表面,导致混凝土散热效果差,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热量过大的情况,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较大,如果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无法一致,就会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一旦其受力超过混凝土能够承载的限度,就会出现裂缝[1]。
2.2施工技术的原因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技术是否达到标准,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一旦出现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不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施工的情况,就会造成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2]。
2.3地基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地基原因。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由于地基会受到不同力学效应的影响,会导致地基沉降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甚至出现不同方向的位移[3]。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作用力,一旦作用力超过了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
3.1科学选购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由砂石、石灰等多种基础施工材料混合而成,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要提升综合施工质量,就必须保障原材料的应用质量。项目负责人与施工团队要保持互动,建立从选购原材料到加工原材料的监督,确保原材料的过硬质量,为相关应用打下基础。在现场施工环节,房屋建筑工程团队应建立专业的监督小组,确保原材料的硬度、来源,在确定其符合生产要求、应用要求和国家标准之后再投入使用。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应根据不同的筛选制度进行检验,以砂石、水泥等基本材料为例,在开展核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水泥的基本密度、混凝程度、板结速率等因素进行测定,对砂石的硬度、颗粒大小、具体类型进行测定,确保建筑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投入建筑工程之后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质量检测团队应选择有效安全的检测方式,如抽样检查等,保障原材料的可用性;在投入使用之前,施工团队应对建筑要求进行复核,确保原材料的规格、类别与计划要求相符合,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建筑团队应严格控制砂石、水泥的规格型号,防止因型号不符出现的建筑问题,保障建筑质量[4]。
3.2科学配制混凝土
混凝土的质量决定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项目负责人与施工团队要把握好混凝土的配比配方、配比数量,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应用范围作出调整,避免“一锅开”的配制模式[5]。在避免浪费的同时,根据混凝土的应用环境对混凝土配比工艺进行调整,提升建筑物的牢固度。在实际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相关项目负责人一定要避免“经验办事”“直觉办事”的错误指导理念。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用量极为巨大,任何差错都会导致工期延误、经济损失。在开始混凝土配比工作之前,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配比核算,对配制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泥、外加剂、水、砂石等物质进行控制,掌握好加料顺序,防止混凝土出现早凝、不凝、凝结度低等问题;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用途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与搅拌数量,防止过度搅拌、搅拌不足、混凝土过量等问题;技术人员应控制材料的配比误差,确保混凝土的高质量,在配制样品时,如果样品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一定要进行配方调整,重新进行混凝土调配[6]。
3.3科学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浇筑混凝土环节,施工团队与项目负责人应做好全面准备,保障混凝土浇筑工程的稳定、高质量,提升建筑质量,合理应用建筑材料,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保障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完成。在开始浇筑之前,施工人员应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与应用功能进行分析,以满足未来应用要求为出发点,及时调整浇筑工艺。在实际开展浇筑任务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被分为全面分层、余面分层和分段分层等工艺,应根据具体建设要求选定适当的浇筑技术。对于厂房浇筑,其施工环境较为开阔,浇筑任务具有量大、耗时长等特点,相关施工人员可采取余面分层浇筑技术,确保浇筑的高效率;在开展浇筑任务之前,应为执行浇筑的工作人员教授基本浇筑知识:浇筑应遵循从下到上的顺序,在下方浇筑部分凝固之后才能对建筑上方进行浇筑,防止出现混凝土在下部过度固结,导致上部完全浇筑、下部无法浇筑的尴尬局面;在开展浇筑任务的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环境进行检验,如果天气潮湿、浇筑环境内水分超标,施工人员应及时对混凝土的配方工艺、保存环境与浇筑手法进行调整,防止混凝土变质、脱落;项目负责人应派遣专业的施工人员选定尺寸合适的钢筋,防止出现钢筋浪费、混凝土强度不够等现象,只有落实全套加工与监督工艺,才能为高质量的房屋建设提供保障。
结语
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关键的部分,无论是对于施工质量,还是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要保证工程质量,使建筑工程能够稳定运行,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运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在新局势下,在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改进的过程中,要不断整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加强质量管控,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敏,探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门窗,2019(23):49-50,
[2]王金龙,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23):102,
[3]李艳宾,范安华,李贺,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3):60-61,
[4]冯宗伦,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9(22):62,
[5]程鹏翔,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20):42,
[6]王沁霞,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门窗,2019(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