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在公园空间营造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黄明
[导读] 摘要:目前在公园空间营造中植物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植物在空间营造中的表达缺乏逻辑性、空间关系混乱、空间氛围淡化等。
        身份证号:33901119781113XXXX
        摘要:目前在公园空间营造中植物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植物在空间营造中的表达缺乏逻辑性、空间关系混乱、空间氛围淡化等。本文从植物与空间的角度,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手法,在此基础上确保合理配置资源,营造一个结合功能、文化、艺术和兴趣的公园空间。
        关键词:园林植物;公园景观;空间设计
        一、园林植物对营造公园园林空间的作用
        第一是创造园林空间。使用不同植物会呈现多样的园林空间和景观效果。设计人员要从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方面选择植物营造适宜的空间。高大的树木给人一种幽静感受;浓密的树木让人感受山水;层叠起伏的树冠可以呈现更丰富的空间,让建筑物顶部不要仅被园林界墙环绕,从而呈现更自然的园林空间。
        第二是协调园林空间。运用园林植物可以协调整个园林空间,使用绿色植物可以营造一个统一的空间环境,长期处于其中人们会有轻松舒适的生活空间。此外,运用植物可以有效协调所有园林空间,呈现更自然的空间环境。
        第三是丰富园林空间。采用不同方式配置植物可以呈现不一样的空间风景。想要呈现自然山水风貌可以采用三五成从的自然种植形式;如果想要协调整个建筑环境,可以按照成行成排的方式种植树木;想要活跃空间氛围,可以种植宽阔的草坪、大色块、按照对比色处理的花丛以及花坛等等;如果想要确保林木夹径能呈现一种幽深宁静的景色,一定要有效运用小色块和类似色的种植方式。
        二、浅析公园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
        首先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一般都高于人们的平行视线范围,这些空间是开放的、没有任何私密性。这些开敞空间种植了低矮植物,人们可以在里面玩乐。其次是半开敞空间。公园园林中有两种半开敞空间,其一是人们被部分植物遮挡,只能从稀疏树干中看到远处空间;其二是开敞程度较小的空间,其只有一面功观赏,有时人们可以直接观赏,有时视线又会被阻挡。之后是封闭和竖向空间。基面、竖向分割面和覆盖会组成林下空间,如果种植乔木树冠人们就看不到上面空间,人们会因为林下灌木的阻挡被遮蔽,当人们看不见外界,就说明其处于封闭空间。由基面和竖向分割面组成的空间主要使用植物冠幅较窄的植物或灌木,从竖向分割面阻挡人们视线,那么其只能向上看,该空间就是竖向空间。最后是覆盖空间。
        建筑物顶面被覆盖主要原因是种植了浓密的树种树冠,而空透空间为建筑的立面,人们可以在其中游玩休息。但是要明白的是,被覆盖的空间基本上和被园林建筑覆盖顶面、周围开敞的空间相似。
        三、植物营造公园空间的具体应用
        3.1 设计原则
        首先是尊重场地。设计人员要充分尊重场地营造最适合的空间景观,确保其能符合当地地形、气候、土壤、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条件。为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运用自身的设计理念和敏锐的空间嗅觉。其次是构建人与空间的连接触点。以此让人可以和空间展开深入互动,从而让人们在感受空间氛围的过程中认同空间,也喜欢上空间。但是需要设计师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从植物因素出发真正联系人们内心的真实诉求,从而创造人与空间的连接接触点,人们和空间建构多元化互动模式,可以营造质量更高的公园空间。
        3.2 植物表达方式
        第一是植物特征与功能空间的逻辑性表达。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和气味等都有所不同,合理应用这些特征会让空间呈现不同特性和氛围。分析空间特性可以有效定下空间基调。同时结合植物和空间特征可以运用逻辑性表达的方式营造园林空间。第二是植物的艺术性表达。植物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梳理空间关系、构建空间并形成空间氛围等。想要从艺术方面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空间各方面的信息,从排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出发,设计功能、文化、艺术和趣味相统一的空间景象。

第三是合理表达不同季节植物的状态。在设计空间时要考虑到季节对植物的影响,这样确保空间会因为时间的不同呈现不一样的景观,形成思维空间。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植物营造空间的影响,以此确保不同季节空间呈现不一样的景观,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满足。第四是体现和营造地域特色和空间。因缺乏空间特色,公园空间设计会出现各种问题,并出现严重的均质化,最后影响空间景观,为此设计师可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根据空间地域、气候和自然风貌等实际情况,营造有特色的空间,以此让人们愿意主动了解这些景观,能从精神层面与其进行互动。第五是表达植物文化属性。营造植物文化属性可以有效地美化整个空间氛围和意境,而充分发挥植物自身文化可以让空间具备深厚的意境,如果设计师不注重这一文化属性,会极大地影响整个空间氛围,弱化意境。需要设计人员先分析相关信息,之后通过搭建空间意向选择适合的植物。
        3.3 配置原则
        首先是美学原则。人们可以通过意向世界体验审美活动。人们欣赏植物也有不同审美原则,需要设计人员配置符合人们审美原则的植物,从而营造人们喜欢的公园空间。其次是营造植物生境。选择群落单一的植物生境很容易受限制,从而出现树种单一和均质化空间氛围等问题。如果植物处在多样化的植物生境中,植物种类也会多样化,也会呈现丰富的植物群落,从而确保整个公园空间更加多样,能让人们观赏到更多景观。单一的植物生境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多样性,并且存在树种单一和严重均质化等问题。最后是应用乡土植物和新品种。由于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农民都到城市中生活,但是因为存在各种城市问题导致这些居民又想返回乡村生活。(1)乡土植物也具备景观价值,并且符合相应的种植原则。(2)乡土植物逐渐成为居住在城市中农民的时代记忆符号,可以让他们回忆美好的乡村生活,具有一定的科普教育意义。
        四、园林植物营造公园空间的构景手法
        4.1 间接和多样
        想要有效表现美要求设计师一定要注重设计的简洁,人们更喜欢简洁的线形设计,重复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会带给人们舒适和宁静感,并且给人一种相似的亲切感。但是,简单的构图吸引不了观赏者的兴趣,适当地重复可以使人对其产生兴趣。但是设计师不要过多组合所有东西,如果变化过多整个设计会混乱,所以需要控制植物种类至一定范围内。
        4.2 强调和均衡
        强调会直接影响空间植物的秩序和模式,要求设计师要从人们的兴趣出发构图。强调一般作用于主景植物。植物间距的不同也会形成强调。植物的不同间距同样会形成强调,其也是一种秩序。人们会直接看到间距变化的植物。此外,人们很喜欢线形植物,人们关注的中心会形成一种焦点。均衡主要指植物各要素的平衡。其包括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对称均衡是种植植物的主要排列方式。从构图中心设置焦点后可在其左右重复种植植物,以此形成稳重构图,可以直接引导均衡中心,设计人员要在确定中心后进行构图。确保不会因植物形态、色彩和质量出现问题造成散漫、混乱的构图。
        4.3 比例
        保持适度比例对设计植物景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更愿意从看到的物体中联系并比较自己的相关形象。合适的比例可以拉近人们的关系,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设计师要保证不同植物、植物与群落间的比例关系,从而确保设计的空间具有适合尺寸。
        总结
        植物景观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公园造景主要手段,配置植物景观会直接影响公园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因此,人们不再仅从理论方面探讨运用植物材料营造园林空间景观,还会开展一些实践研究。只有当设计师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植物营造空间景观,才能呈现丰富的空间景象。
        参考文献:
        [1]谢薇.园林植物在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7):4205.
        [2]阮诺瑜.论述园林植物在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49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