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铝电力有限公司 533000
摘要:信息技术和各个行业的融合,使得诸多行业的管理模式开始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电网的调度中的应用构建了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给电力企业诸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实践发现,智能电网调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全面的探讨并介绍了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旨在有解决这些不足,提高国家电网运营水平。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调度属于核心部分,其肩负着维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任务。经过调查发现,我国范围内,智能电网调度运营的过程中,不管是安全性还是精确性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智能电网调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智能电网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概念和优势,然后探讨了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旨在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调度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1智能电网的概念
在整个电网发展的历程中,和其他电网应用形式相比,智能电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具体指的是在原有电网的基础上,通过融合集成性和高速相双向性的通信网络技术,促进电网的使用不断向着高效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换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种电力传输网络,智能电网可以有效的对电能运行状态进行自动的监控和控制,提高电力网络运输的顺畅性。目前,应用到智能电网中的主要技术有,传感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感应技术,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整个电网控制的全面性。说的更具体一点,智能网络可以明显提高电能传输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失,可以提高电能控制的精确度,有助于提高电能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也正是因为智能化电网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当下配电网调度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2.1缺乏灵活性
目前,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中虽然融入了多种技术,使得系统功能愈发完善,但是系统架构设计很难实现一体化设计,导致无法实现全方面的覆盖,具体在实际调度中,也很难满足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实际需求。各级调度机构或者厂站在建设系统的过程中,因为引进的技术数量较多,种类较杂,很难实现良好的协调和统一,彼此之间缺乏联系,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也较低,子系统出现了相互独立的状态,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很难实现,导致调度系统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
2.2缺乏导向性和实用性
在配电网调度中,为了方便不同业务部门分批完成具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业务方面上应该按照具体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得调度自动系统业务的开展更具导向相。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调度系统建设初期缺乏整体规划,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使得整个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严重缺失,难以满足计划、校正、控制等一系列的技术应用要求,使得整个电网系统的导向性也较为模糊。随着电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应用到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中的信息技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开发和应用较早的系统的实用性功能越来越差,再加上技术落后等其他原因,需要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维护和补充,才能有效保证配电网系统运行的正常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3标准化程度较低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中,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诸多电网数据以及电网模型,但是和技术发展相比,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发展速度较为滞后,导致数据和模型出现了严重的不符的问题,再加上相互独立的模型的应用难以满足整体调度需求,彼此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各个模型之间的有效整合,最终使得系统标准化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智能电网调度运行的灵活性。
3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分析
3.1电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广域网动态监控技术的更新提供了可能性。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出现,是同步相量技术诞生的标准。通过应用广域网动态测量(WAMS)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电力系统同一时间下的运作信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管控的唯一方法。该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对发电机公角进行直接的测量;可以定时向调度主站传送一次电网的实时动态数据;应用CPS获取同一时间断面上的数据,实现电网到动态控制,切实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该系统实现了同时进行高速的测量的记录,为准确分析电网扰动的原因提供了基础,所以也被称为电网实时动态检测系统。该系统有效弥补了传统系统不可以采集动态数据的劣势,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一系列复杂问题,真正的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3.2智能电网实时动态与辅助决策技术
截止日前,在电力企业内部,关于电力系统的控制技术和电网运行技术应用水平已经有所提高,特别是电网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对发动机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测,还可以在电力调动的过程中对电力总站的实施动态数据进行监测,确保可以及时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前和有针对性的准备好应对措施,进一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网实时动态监测具有诸多优势,可以克服传统监测系统获取数据存在滞后性的不足,还可以准确的获取发电机组运行的频率,让操作人员更加准确的对电力总站的机组调频性能进行调整和控制。关于实时动态监测,国内当前已经建立了辅助决策系统以及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功能也更加完善,从实时性获取电网运行数据逐渐扩展:计算静态电压、在线状态评估、实时动态监测等。这两个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实用性,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电能传输质量和效率。
3.3电网调度短路电流控制技术
不管是社会的飞速发展,还是其他各个领域的快速进步,都对电网运行以及电网调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网调度工作中,智能通过设备、电网结构以及系统运行控制对短路进行控制,这些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否则就会给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应用故障电流限制器(FCL)来控制短路电流已经成为主流,该故障电流限制器一般串联在电气回路汇总,不仅可以控制故障电流,还可以控制故障电流的第一峰值。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故障电流限位器往往表现出零阻抗的状态,但是,系统运行时,一旦出现故障问题,故障电流限制器阻抗就会快速增加,通过其这个特点,可以正确的判断智能电网运行的实际状态。
3.4在线预警以及安全防御技术
以保证智能电网调度工作顺利平稳运行为基础,必须对电网的运转情况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安全防御措施,换句话说,只有实时性的掌握智能电网中的运行动态,才能及时的、有效的处理电网调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异常。通过采取有效的在线预警和安全防御技术,可以实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自动感知、自动诊断、自动预防以及自动愈合等功能。和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该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成本投入,同时提高了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了恶劣环境下电网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4结语
总之,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网运行质量,还可以确保电网不断向着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推行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周密的检查计划,严格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加强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电网企业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剑.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9(2):282-283.
[2]沈海亮.探析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J].科技与创新,2019(18):151-152.
[3]阮波.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8):88-89.
个人简介:莫冬梅(1992.09—),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电网运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