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丹阳市 212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用电的需求达到了历史新高,供电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展规模。满足社会电量需求的同时,电力企业也要谋求自身的发展。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对用工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电力企业的用工管理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对可能存在风险应采取防范措施。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劳动合同法对供电企业用工管理的影响,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劳动合同签订、入職审查、用工违法风险角度分析了供电企业用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供电企业用工管理和法律风险有效的防范措施。
1 劳动合同法对供电企业用工管理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是以用工合同为依据的,是企业改变原有随意的工人管理模式,转变成制度性管理。劳动合同法的管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合同的形式使双方要求具体,条款明确,这样保证双方需求,工资、规范制度等方面都清晰明了。
第二,是劳动合同法具有强制性,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应,员工或者供电企业任何一方违反了合同都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后果。
由此可知,劳动法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在企业的用工管理上的法律规定也是相当严格,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在劳动法要求严格的有条件下,需要改变用工管理的的模式,需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行动改变目前的用工管理方式,在管理上也应该是事前处理,行动到位,不能延续“事后”处理的办事方式。人力资源上也应该是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适应具体的劳动法要求。
2供电企业用工管理现状
2.1劳动合同签订防范措施
当前很多供电企业招聘员工在劳动合同签订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新员工实习时,没有马上与员工签订合同,一般都是在新员工在试用期期满后,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在不按规定的情况下,与新员工签订没有确切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据此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条款的前提首先是同时约定了长于试用期期限的劳动合同期。相关劳动法也规定,企业与员工一旦开始劳动关系,就要与员工签订好书面合同,并且要求对于还没签订合同的,需要在员工开始工作的一个月内签订合同。一旦员工入职1年以上,企业与职工还没有签定书面合同的,就视为已签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切实的保护员工的实际利益。
2.2不重视入职审查工作
当前我国的许多供电企业在员工招聘时,实际上招聘过程较为简单,没有重视对员工进行审查,这种忽视入职审查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果新员工在入职时提供虚假信息,采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企业的私密信息,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此外,企业审查不严格,也会造成招聘的员工工作期间还没有与之前的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情况会给当前的工作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将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因此,供电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需要认真审查劳动者的具体信息。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用工现状分析
目前电力企业一般采用多种用工模式,不仅为电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电力企业采用多样化的用工模式,可以为企业减轻负担。电力企业建立这种用工机制,主要是由社会用工模式所决定的。一些企业的用工需求增大,而用工岗位不属于是企业的主业,而且具有不定期性或者是临时性。面临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在用工需求上就要进行相应地调整,通过外借的方式,或者是临时雇用人员可以解决一时之需。采用这种用工方式,比较便利,而且减少了企业应尽的义务。从目前电力企业多元化用工特点来看,其用工量大,而且频繁流动;电力企业原有的固定用工制度受到冲击,使企业员工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电力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以长期合同制用工为主,在管理上相对完整。
随着多元化用工的出现,在用工制度上还没有进行调整,而且用工人员较强的流动性导致管理相对松散,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从用工岗位上来看,电力企业的多元化用工往往都是分布在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临时性。从用工的性质上来看,这种用工机制具有很高的市场化程度,在就业选择上是雙向的,而且在薪酬待遇上与企业员工差距悬殊。
4防范电力人力资源用工风险的有效措施
4.1创建完善的风险处理机制
在多元化的用工模式下,电力企业的用工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创建完善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已经势在必行。电力企业通过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风险处理系统,并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实现对电力用工风险的管理。同时,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风险应急处理网络系统,能够实现风险处理速度的最大化,显著的提高电力企业防范用工风险的能力和效率。
4.2构建健全的用工管理制度
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制定合法的规章制度是其运营过程中的基本义务及权利。企业构建健全的用工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有效的对企业与劳动者中存在的劳动争议进行快速的处理,保证企业的利益,并在日常运营中实现的规范化管理。构建健全的用工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①确保用工管理制度内容完善。用工管理制度需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员工考勤、劳动合同、员工守则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通过动态管理,实现企业的合理用工,形成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②用工管理制度需科学、合理。构建用工管理制度需要和国家的相关规范相结合,依法办事。③确保用工关系规范。电力企业在劳务纠纷中无法胜诉的原因在于证据不足、调处不规范等。电力企业在构建用工管理制度时,需规范操作,保证证据充分,合法办事,从而有效规避用工法律风险。
4.3优化电力人力资源规划
为了科学规范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优化和提高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以合理保证其劳务用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电力企业方面来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在企业具体工作中有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首先,电力企业必须针对电力方面的实际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来为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供合理保障。其次,电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市场相关要求进行充分分析,使二者能够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用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电力企业应对自身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把握,从而将各个岗位的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
4.4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为了能够及时处理好电力人力资源用工风险问题,要将人力资源体系加以完善,特别是其中的风险应急处理环节,要科学合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发现有潜在的用工风险,就要及时上报,在征求上级领导意见的同时,尽量在短时间内解决。现在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将信息化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实行网络跟踪,信息接收和传输,使风险处理速度最大化。
5结论
虽然企业在用工水平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劳动关系比较复杂,企业在劳动合同上对用工要求严谨,并且涉及法律问题,因此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需要对劳动合同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再和员工签订合理合法的劳动合同,在严格要求下才能防范用工管理和法律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贺欣悦.灵活用工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17):8.2
[2]佚名.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No.331(14):23+225
[3]宋飞.电力企业劳动法律风险分类与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5):44-45
[4]李海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分析[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10):27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