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控制策略解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娜娜
[导读]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现象十分可见,这种地基主要以淤泥为主,其特点是含水量高、易流动、压缩性差、透水能力欠佳等等,多见于河流、沿海以及湖泊地区,在开展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时应当从多方因素着手加以细致考虑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加以解决,以防止地基发生沉降或位移,从而为人们的正常出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身份证号码:37142519850425xxxx  山东政宇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57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现象十分可见,这种地基主要以淤泥为主,其特点是含水量高、易流动、压缩性差、透水能力欠佳等等,多见于河流、沿海以及湖泊地区,在开展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时应当从多方因素着手加以细致考虑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加以解决,以防止地基发生沉降或位移,从而为人们的正常出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控制策略
        引言
        市政道路施工工作是当地政府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环节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目的是为交通出行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而目前,道路施工工作的主要难点问题就在于对地基的处理工作。许多施工单位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就直接开展道路施工工作,导致后续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路面塌陷的问题,这就突出体现了软基加固施工工作的重要作用。
        1软土的工程特性
        软土包括淤泥质土、平原淤泥、沿岸淤积土、杂填土、冲填土等,软土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现为:①高含水量。软土中水分占土体的30%~65%,其地基承载力大幅降低;②高空隙率。软土的高空隙率使其能够在多个连通不畅的孔隙中储水,但由于连通孔隙几乎不存在,故其大孔隙的特征并不能使其透水性增强;③高压缩性。由于大孔隙饱水,软土的液限提高,导致软土地基的可压缩体积明显增大,压缩系数提高;④低密度。由于大量孔隙与水的存在,顶替了原有的土壤,其密度要明显低于一般土壤;⑤低透水性。软土中封闭孔隙与半连通孔隙的大量存在,加之土体过多的有机物质带来的气泡孔洞,进一步占据孔隙体积,使透水性降低。
        2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工程问题
        2.1软土土质自身的问题
        我国国土所跨越的面积非常广,市政道路工程修建所面对的地基情况也有非常大的不同,在我国跟多地区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并且其地下水的存储量也非常惊人。当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的时候,除了有天然条件形成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土质较为松软,能够充分的吸收水分,当有大量的地下水储量时,那么必然会有软土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当城市的居民区人数增加时,每日的排水量也成为了一个天文数字,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排水管道或者是输水管道常年缺乏维护,那么会有大量的生活用水渗漏到土地中,被土地所吸收,长此以往土质就慢慢松软变成为软土,对于日后的城市建设带来非常多的不便,特别是市政道路的建设。
        2.2不均匀沉降问题
        目前在软土路基的建设中,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为对路面所做的夯实工作不到位,使得路面的稳固性受到严重损坏,从而形成对应的裂痕和裂缝。对于该问题必须针对其具体状况进行了解分析,采用对应的措施来更好的提高路基的稳固性,同时针对建设期间有缺陷的部分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减小不均匀沉降现象产生的频率。
        3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3.1软土地基的夯实工作落实到实处
        想要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处理的质量就要对土层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避免地基沉降所造成的路面损坏情况,这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进一步的夯实,并且在地基的软土层中进行砂层的打入,为路面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且在砂层附近进行防水层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在地基外层有一个保护壳,保证地基不会受到地下水的腐蚀,能够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提升市政道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2技术优化研究
        基于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施工单位想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地位,就必须要意识到开展技术优化创新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引导施工人员自觉总结工作经验,研究优化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可行方案。这还需要施工单位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建立网络工作平台,与其他地区的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建立联系。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分享工作经验,交流技术操作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以便于共同促进我国软基加固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施工单位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道路软基加固施工经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实际施工规模和单位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对先进施工技术的操作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解决现阶段道路施工工作的难题。
        3.3排水法
        对于排水法而言,其主要是指在软土地基的内部与外部,通过排水井与多孔排水有机板等措施的运用,构建软土地基横向与竖向的排水系统。排水作为市政道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怎样的路基都需要排水,尤其是软土地基。但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较弱,所以,必须格外重视软土地基的排水管道设计,以让地基在重物的作用下排出水分后使土层天然固结。虽然排水法在处理软土地基的时候对地基的扰动相对较小,但该方案却需要等到土层沉降之后才能使用,而且实施的工期较长。
        3.4换填土法
        换填土法即用相较于软土强度更高、透水性更佳、稳定性更好的优质土壤全部或部分替代软土,如采用能有效避免受水浸湿的粗粒土、砂砾土等作为换填土。当软土地基较厚、黏度大、赶工期时可采用此方法。若条件允许,可将路堤范围内软土全部挖除并予以替换;若时间和成本上有所限制,则可仅替换路堤上部软土,由于下部软土承受应力较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后期的沉降量。
        3.5道路限流极其重要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软土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土层来说有着相当大的施工难度,想要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除了要对软土层进行夯实之外,还应当对其投入使用之后的荷载极限进行设计,避免荷载超过设计范围而造成的地基的沉降,不过伴随着现阶段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市政道路的通车数量以及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将会给软土基地的使用及运营带来非常大的挑战,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在市政道路区域内进行严格的车辆限流,对于超过一吨重的卡车都是不允许通过的,通过该条措施的使用能够有效地保证道路的稳定性。
        3.6质量管控工作
        在开展软基加固工作时,必须要从质量管控工作方面出发,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在施工现场应当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实行岗位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让施工人员意识到软基加固施工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利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员工的技术操作行为,按照技术操作流程有序开展施工工作,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施工质量问题。最后,施工单位应当对每一步施工环节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对比事先拟定的施工方案,分析是否存在数据上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此外,还需要做好基础设施的维修、保养,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为市政道路施工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施工数量的日益增多,随之让人们重视起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通过上述对该方面内容的深入分析可知,市政道路软土地基上的处理方案比较多,但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市政工程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此外,施工单位还应注意施工的安全与环境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严至诚.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84.
        [2]黄超欣.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3):12-13.
        [3]马小兰.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5):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