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1.荀帅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1.荀帅 2.张兆通
[导读] 摘要:土木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种,在土木项目工程中混凝土技术的使用相对频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最多使用的就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在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起到了直接作用,那么,在今后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想要更好地做好土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合理安排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预防和养护工作。
        1.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0 2.37083119870506XXXX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土木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种,在土木项目工程中混凝土技术的使用相对频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最多使用的就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在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起到了直接作用,那么,在今后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想要更好地做好土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合理安排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预防和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土木工程建筑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土木工程  混凝土结构 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本身属于一种民生型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土木工程建筑是通过专业人员借助不同的材料、设备、施工技术搭建起来的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实践性则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同时,土木工程建筑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混凝土材料包含较多的学科,常见的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设计、施工侦查等。土木工程建筑也同样具有社会性。土木工程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施工技术与施工水平差异较大。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问题
        在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是砂石和水,但其中也掺杂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以此形成一种复合型材料,这些材料与胶合的混凝土材料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保障混凝土材料质量,才可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主要包含水泥、水、砂石、胶合剂等,在混凝土生产前,需要保障各类材料的质量,积极开展材料验收与材料检查工作。比如针对水泥、砂石等材料,需要严格检查,检查内容包含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合格证书等,审查水泥材料来源。砂石材料检查阶段,需要审查砂石颗粒的大小,分析砂石材料的成分等。
        2.2温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热力效应,需要在散热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对混凝土内侧产生的热量积聚压力,或者是由于夏季暴晒或冬季温度较低,让混凝土内部水分快速流失,从而产生干缩裂缝。
        2.3混凝土调配不够规范
        提到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材料,其是用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胶合,那么,要想让其实现合理的胶合,就需要合理调配混凝土材料。为保障混凝土材料达到标准要求、满足使用需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调配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实际调配过程中,若调配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工作方式随意、违规操作等,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成品的强度,为后续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安全埋下隐患。
        2.3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固化不到位,并且有很大原因是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温度由于混凝土的温度而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均匀的干燥和潮湿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和变形,最终出现混凝土裂缝。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混凝土搅拌技术
        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技术流程较为复杂。在开展混凝土搅拌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比如搅拌时间、材料配比、投料顺序等。

从各个层面入手,实施管控,以此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另外在混凝土进行搅拌阶段,需要依据工程需求,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并强化搅拌时间的管控。实时监控混凝土材料搅拌阶段的流动情况,保障搅拌均匀,在搅拌结束后,需要立即将混凝土卸下。
        3.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需要加大力度的重视浇筑作业,确保浇筑作业要连续进行,绝不可以在施工中途出现停止,最大限度地使混凝土的性能保持一致。如果在浇筑施工中出现了中断停止现象,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凝结而无法和之前的混凝土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检查和测试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浇筑工作完成以后,就要立刻通知相应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存在钢筋偏移和密实度不达标等问题,就要要求施工人员重新进行浇筑工作,这样就能确保施工的质量,从而满足了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与此同时,振捣在浇筑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规范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确保振捣环节要均匀的操作,绝不可以和模板、钢筋发生触碰,进行保证了浇筑作业的质量。另外,在对混凝土浇筑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若混凝土结构的体积比较大,就要选择在黑天进行浇筑工作,主要是因为白天的温度差距比较大,混凝土极易出现胀缩现象。
        1.温度控制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混凝土会在水化反应的作用下,会产生放热现象,但混凝土会受自身结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全部释放出去,这样就会使混凝土的内、外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变形现象。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现象,就要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为注意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的水灰比例,应该适当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另外,在施工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矿粉和煤灰粉材料来降低放热,以免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和强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可以在混凝土的内部安装循环水管。
        2.养护技术
        混凝土构建的养护工作对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开展12-18小时的养护工作,其养护主要是:浸水和覆盖等工作。在养护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现实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养护的时间一般都在一周以上。养护过程中如果发现温度较低的情况需要对具体的情况做好养护工作,通过按照冬季施工的要求增强养护的效果。例如:通过加入添加剂或者蓄热等方式,减少由于温度较低等原因而发生的养护不到位的现象。
        3.抗裂技术
        想要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需要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和添加剂,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一些国家允许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对混凝土的自缩性进行控制。例如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它们都具有极高的抗拉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对于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后期养护这一环节。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质量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建筑的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虽然在建筑施工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问题,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施,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的质量。城建工程项目中必须认识到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利用有效的施工技术把握施工技术要点,采取多样化措施控制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振光,吕明明.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索[J].四川水泥,2017(03):245.
        [2]张宇.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13):144+146.
        [3]蒙萌光子.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8(2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