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当前,我国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虽然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不同区域的地基条件不同,造成土质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别。建筑工程是典型的一项为人们服务的项目,如果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巧遇软土地基,一旦在软土地基处理加固中出现不细致的情况,建筑物就会产生开裂、不均匀沉降的后果,延误工期进度、影响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本文将对如何解决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方法进行分析,降低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干扰。
关键词:建筑工程;适宜的方法;干扰因素;施工现场;软土地基
1、软土地基特征
1.1含水量大
因为沼泽、河滩等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远远大于天然含水量的35℅,所以软土地基具备含水量大的特征,软土地基中所含的水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就会出现沉降、滑动等情况,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1.2耐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远远大于1.0,孔隙比较明显,因此个别施工企业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排水、沥水工作,加快软土中所含水分的流失速度,固结后的土体具有压缩性高、耐强度低的特征,一旦外界给固结土体一定的压力,固结土体就会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增大了变形、沉降等事故的发生几率。
1.3沉降速率快
因为软土地基是经过长年沉积环境而形成的,所以软土地基可以分为淤泥质粘性土、泥炭土等四种。软土地基属于细颗粒土,在重力作用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所需要承受的负荷越大,沉降速率越快。
2、最近几年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2.1地质勘察工作可信度低
因为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均是外聘专业的地质勘察人员对施工场地土质进行勘测,提取土质资料,所以地质勘察工作外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地质勘察人员经常误将软土地基判断成硬土地基,造成勘察地质资料的各项数据失真,严重影响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经常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的工程事故,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2.2施工准备阶段不够细致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管理人员在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出现浑水摸鱼、不作为的情况,因此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并不细致,尚未一一对应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使用条件,严重影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紧急修改的情况,在调整施工方案时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出现工期进度遥遥无期延误的情况,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3施工技术不恰当
由于设计师不经常接触软土地基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因此设计师没有掌握软土地基有5类、17种常见有效的处理方法,经常出现选取处理方法不当的情况,进而引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过关,软土地基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开裂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必须要进行多次的加固处理。另外,个别施工企业比较重视设计方案的成本费,经常选择小规模的设计机构,小规模的设计师严重缺乏工作经验,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忽视了对处理技术、支护技术的设计,造成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剪切力下降,建筑工程中已经完工的成品频繁发生开裂、大面积沉降等事故,建筑工程后续工序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3、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方案
3.1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方法
3.1.1换土垫层处理法
换土垫层处理法的处理原理是:将软土地基挖掘至一定深度,通过回填砂石、硕石等材料,形成双层地基。适用范围是:各种软弱土质。
优势是: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增加抗滑阻力、有效控制剪切变形等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必须要让回填材料层和软土地基层始终保持同一深度,同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斜坡式、先浅后深的施工方法进行规范施工。
3.1.2强夯置换处理法
换土垫层处理法的处理原理是:仍然需要向软土地基中添加碎石、石块等材料,经过强夯的让碎石和石块形成柱墩,在经过反复的边填碎石、边强夯的方法逐步让在软土地基的从基础上形成一层牢固的符合地基,紧实土壤的密度,及时排除土壤中的水分。适用范围是:粉砂土或者淤泥黏土。优势是: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总沉降量、提高抗滑能力、施工全周期时间短、施工技术比较简单。
3.1.3灌入固化处理法
灌入固化处理法中的深层搅拌技术可以适用于淤泥、有机物含量高的软土施工区域中,该技术就是利用深层搅拌机等专业设备将搅拌均匀的水泥灌入到软土地基中,让水泥和软土之间充分反应,进而形成固化的、复合型水泥地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灌入固化处理法的优势在于:在规范施工的前提下,可以取得很好的沉降处理效果和稳定处理效果。
3.1.4振密挤密的强夯法
强夯法运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中,可以有效解决砂石土、粘性土、杂填土等土质地基的滑动现象,可以降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破坏程度,保证建筑物长久使用性。强夯法的施工方法是需要让重量为10t的夯锤从40 m的高处进行自由落体运动,通过重力和机械能的加速度来提高锤子下落的冲击力,紧密土壤之间的缝隙,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天然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强夯法具有施工成本低、操作技术比较简单、方法可靠性高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弊端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周围施工人员的误伤几率大。
3.2需要准备多套施工技术方案,选择最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案
首先,技术人员需要确定软土地基强度、结构受力、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的百分比,需要全程协同地质勘察人员进行施工场地土质的勘测工作,提高勘察地质资料中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需要确定建筑工程场地中地基中软土地基的分布情况、施工场地周围是否空旷、季节变化是否会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产生影响等信息,来制定多套切实可行的、不同施工阶段的解决方案,保证所有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最后,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及时确定、调整解决方案,提前预防和处理建筑物开裂、沉降等安全事故隐患。例如:在软土地基设计阶段的处理方案,设计师、技术人员、地质勘测人员等需要在一起共同探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和设计标准,需要尽可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让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可以有序的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家喻户晓的,直接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沉降的后果。虽然软土地基被列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疑难杂症的首位,但是只要技术人员参照施工场地中软土地基的实际分布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处理方法,就可以提高天然软弱地基和复合型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滑能力,彻底消除建筑物开裂、沉降的隐患。
参考文献:
[1].田剑青.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6,000(030):140-141.
[2].张澜涛.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重要性研究[J].区域治理,2019,000(004):135.
[3].张凤娟,张卫军.探讨建筑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J].建筑界,2014(3):95-95.
[4].谢艳峰.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000(007):501-501.
[5].孙万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00(021):98-99.
[6].于凡.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096-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