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现如今,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环境监测技术来实施监测,所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能够为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为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管理体系;技术标准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检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检测分析工作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政府的有关决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低
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相关硬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监测效率与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偏低,阻碍了良好环境监测效果的实现。首先,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单一、落后、技术含量不达标,难以满足多种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需求。其次,部分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灵敏度低,整体条件落后。最后,环境监测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存在缺陷,其层次偏低,不利于促使环境监测工作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
1.2对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度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一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工作内容是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进行检测,从而更好的对环境情况进行了解。但是在环境监测管理中,重点关注的监测内容,对于环境监测内容没有进行重视,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其中一些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从而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1.3监测机构的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当下市场中关于环境监测机构的资格认证需要详细审查,就监测工作而言,某些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后,其工作态度就变为松懈,这也造成一系列实际问题的产生,如懒散的工作氛围致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而管理者对于团队的管理也缺乏有效的措施,对工作中的监测数据不能够重复核审和检验,也就无法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某些监测人员的自我监督意识较差,致使数据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这都是常见的问题。
1.4监测结果难以全方位反应环境质量
在进行环境监测中,由于技术存在缺陷,降低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难以对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反映。之所以出现这一现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在分析环境监测结果过程中严重缺乏创新,现阶段大部分监测部门主要是以单因子分析方式为主,通常是对所监测的数据和控制标准进行处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对比形式对其监测结果准确性进行判定,其总体分析程度远远不够,未对监测数据潜在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因此其对环境质量的反映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其二,在环境监测指标方面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其环境也不同,对所要求的监测条件会有所差异,但在实际监测方面对这方面的考虑不到位。其三,监测频次与环境监测质量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测频次不合理的现象,其主要是因为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测频次偏低,不仅无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将环境实际状况反映出来,而且也难以为环境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优化策略
2.1加强环境预警监测,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为了能够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还需要针对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并通过加大对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积极鼓励各行业及企业参与到应急监测中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应急监测力量。并通过打造应急监测网络,重视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具体还要基于自身的环境风险源情况,积极建立环境风险源应急监测数据库,一旦发现污染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应急监测,为污染事故的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2有效应用监测仪器
为了更好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需要有效应用监测仪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部门需要不断应用先进的监测仪器,从而更好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一些数据处理工作相关技术人员不能很好的完成,所以需要引进先进科技设备,从而更好的发挥先进仪器设备的作用,更好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2.3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制度是落实工作的有力保障,也是强有力的规范,要想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就要对相关制度与体系予以完善,将工作权责落实到个人,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由上文所述可知,人才资源是工作质量的基础保障,故以制度来规范人员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员之间在工作中的配合,从而进一步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提升。在制度的规范下,工作人员对岗位职责会更加明确,管理者通过制度的要求,对相关工作流程也应具体细化,才能彰显出质量管理的规范作用。
2.4保证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持。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作用,实现预期的监测效果,有必要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硬件水平,为环境监测工作有效进行提供有利条件。第一,需要认识到先进、功能多样化监测设备运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大经费的投入。一方面可以直接购买先进的监测设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研究院合作进行相关设备的研发,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智能化,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进而促使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时俱进,满足自动化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从根本上提升环境监测质量,进而保质保量的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第二,在科技环境背景下,还需要注重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准性。如,可以借助3S系统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升级,逐步实现环境监测的精准性、全面化。
2.5将环境监测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造“设备+网络+平台”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的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治污的高效性和及时性。在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并不是单纯的获得准确的感知和互联的网络,还需要加大应用的深度,通过挖掘大数据和数据模型,即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或是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整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利用仿真模型来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预警方案,为事前预警、事中观察及事后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环境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环境监测工作任务艰巨,为了全面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升,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周训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浅析[J].低碳地产,2016(5):276.
[2]曾凡华.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球人文地理,2016(6):23-24.
[3]刘铁.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及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5.
[4]元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82.
[5]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3(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