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发展的也十分迅速。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针对建筑工程的内部以及外部结构所开展的施工技术,是在充分了解了建筑工程结构的前提下,有效结合拉应力和预应力,全面的分析建筑工程的实际受力状况,从整体上开展好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安全,与此同时,要在有关的位置设置好后浇带,按照现阶段的实际工程施工实际,做好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以有效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点。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的好坏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将工人培训出专业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完成进度,保障建筑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工,为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地位。本文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技术和如何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1后浇带技术概述
在混凝土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因为自身收缩或沉降得不均匀还有混凝土内外结构存在差异等原因会产生有害于建筑的混凝土裂缝。而钢筋混凝土中出现裂缝就意味着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中并没有设计时预期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说,产生混凝土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将会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作为能够解决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后浇带技术自然也就成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解决结构了裂缝的首选方案。后浇带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结构中预留出后浇筑的区域作为之前进行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形变的缓冲区,待主体的钢筋混凝土凝固后再对预留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的技术就叫做后浇带技术。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2.1后浇带摆放及其布置
建筑后浇带静置后一般会出现微变现象,后浇带摆放时需注意间距和所在位置。实践中根据规范要求,后浇带间距应当保持在30~40m,其宽度不小于800m,布置在柱距三等分距离以内。实践中还应当对后浇带所在的位置严格管控,通常后浇带施工时需对建筑结构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且根据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进度进行合理选择。
2.2模板支设技术要点
基于分块图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层并支设模板,多利用一些钢丝网模板对其支设,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作业。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根据工况条件以及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手段,以此来确保拟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模板支护是后浇带施工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好施工方案后应先使垫层标高降低,一般以50~100mm为宜;同时,其间隔控制在0~50m的距离。并且对清除雨水、养护涌水积坑以及后浇带垃圾科学规划。
2.3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时,必须要确保施工方案得到有效落实,这样才可使得厚度得到有效控制,模板侧压不会增加,模板也不会出现外突的情况。进行垂直施工缝作业的工程中,选用的振捣器应该是最为合适的,浇筑的厚度以及距离必须要予以有效控制。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泥浆流失现象,应当严格控制振捣器、模板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2.4收缩后浇带与沉降后浇带
通常状况下,收缩后浇带是为了杜绝混凝土收缩过程中应力太大而造成建筑物开裂,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的2月后,可以认定它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了60%左右,就可以对后浇带范围进行封闭浇注施工。沉降后浇带是为了杜绝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楼间沉降差异太大而造成交接位置混凝土出现开裂,可以在主体结构封顶结束后开展后浇带封闭浇筑,也就是说要保证高层主体先施工,使主体结构与低层裙楼的沉降差被释放,也可以经过沉降观测办法,确认主体建筑物的沉降量适合的时候,对高层建筑主体后续施工可以预估,允许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楼间有一定的沉降差,但必须在可控制范围内,同时也能够提前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封闭施工。
2.4合理选择浇筑时间和温度
建筑时间和浇筑温度同样也是后浇带施工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后期施工进度和质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施工完成 42d 以后再进行施工,同时后浇带的施工时一定要一次性浇筑避免出现二次浇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能留有缝隙。在后浇带进行浇筑后不能放置不管,还有定期进行维护,而且整个维护的工期不能低于 28d。同时后浇带两侧也可做设计成平直缝和阶梯缝两种,而且后浇带浇筑的材料要非常注意,浇筑材料的抗压等级要比两侧的墙体高。
并且在浇筑后浇带要严格注意控制浇筑温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施工结果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所以一定要合理科学进行后浇带浇筑。
2.5垂直施工缝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钢丝网模板施工作业时,初凝后利用压力水对其进行冲洗,并且将碎片、浮浆等清理干净。同时,冲洗钢丝网片,当其终凝时可拆除钢丝网,并且用高压水枪对缝面再次就行冲洗。木模板施工操作时,应当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毛处理,并且结合现场情况以及时规范要求进行拆模,人工凿毛,待其表面硬化以后,利用凿毛机处理,如果孔洞严重,需及时进行修补。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利用喷枪对其表面进行清理。
2.6 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成形之后,要做好湿润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局部盖好保养布,之后进行浇水养护,时间要大于 7d,如果混凝土中含有外加剂则时间为 14d 以上,在周围做好维护栏杆,杜绝踩踏或钢筋污染等情况。如果需要拆模,在拆模后所有区域要涂好混凝土养护液。在后浇带封闭之前,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不能拆除模板的支撑,在后浇带周围做好临时支护,另外在后浇带周围不能堆放施工材料及设置。
3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3.1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正式的岗位培训
若想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施工团队的技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只有专业的施工技术才能建设出合格的工程,在施工技术人员进入岗位开始工作之前先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将技术核心理念与技术操作技能进行统一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能够牢固掌握施工技能。在培训完毕之后对其进行技能测试,以此来判定施工技术人员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施工的核心技能,只有专业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提供扎实的技术保障,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越来越高。
3.2严把材料验收关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当对防水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进场材料的质量验收。每批材料入场时均应当由现场施工材料员选定,对照颜色、型号和质量认定证书进行初验,抽样检查后才能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复合防水卷材以及橡胶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等材料,进场以后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验收,抽取样品并送至专门的试验机构进行指标检测。后浇带砼浇筑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补偿收缩砼,其中内掺一定的UEA,其比例以10%~12%为宜,标号较之于原底板砼标号应当高一个等级,抗渗等级以S8为宜。通过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控,对进场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结果全部合格。
3.3施工工程制定严格的施工工序
建筑工程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程项目,其中包含着较多的工作,为了避免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其制定严格的施工工序并按照这个工序进行工作的执行,只有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工作之间的衔接,提前安排好工作的顺序,才能保证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施工标准检查,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筛选与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对施工完成之后的成品进行专业的检查看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以这种方式来控制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
4施工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严谨的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所以整个环节不能马虎,所有的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操作,在操作之后还要定期进行监测维护,避免出现差错。在后浇带施工之后,后面整个维护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后浇带浇捣前,需要对新老凝土的接合面进行严格的处理,将交界面清洗处理干净,最好在交接面上刷上一层与硂中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最后在按照要求对后浇带进行处理。所以,在制作后浇带时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度、强度、硬度、材料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同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结语
由此可知,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入后浇带施工技术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建筑工程的裂缝问题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的出现。在具体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过程中,也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参数指标得到落实,进而提升建筑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孙智慧,姚锡伟.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1):110-112.
[2]杨培禄.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4):1-2.
[3]苗丽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2):84-85.
[4]鄢继伟.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某工程实例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8(02):221-222.
[5]丁玉岭.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4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