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贾海涛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贾海涛
[导读]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也亟需提高。
        盘锦宁大建筑安装公司  辽宁盘锦  124000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也亟需提高。如何来解决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整个建筑行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从土木工程建筑概述及混凝土概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三个方面来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技术探究
        1.土木工程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是土木工程的一部分,其都是围绕建筑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过程包括材料、设备或者施工技术、施工过程、施工维护报验技术等方面开展的活动。土木工程包含各项工程技术,其范围较广,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主要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工程技术,在施工中应该对水或者砂石等比例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加入适量的胶凝材料在对其进行搅拌后开始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技术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技术流程较为复杂。在开展混凝土搅拌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比如搅拌时间、材料配比、投料顺序等。从各个层面入手,实施管控,以此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另外在混凝土进行搅拌阶段,需要依据工程需求,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并强化搅拌时间的管控。实时监控混凝土材料搅拌阶段的流动情况,保障搅拌均匀,在搅拌结束后,需要立即将混凝土卸下。
        2.2混凝土配置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中,配置技术属于最为基础的技术,但其配备质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质量。因此,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操作规范、配置标准开展工作,并不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参照工程需求,精准配比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在砂石、水泥、胶合剂等使用上,需要保障数值的精准性,严格遵循配比流程。比如在砂石配置过程中,配置人员在混凝土搅拌前,需要对砂石的含量进行准确的测量,以求能够把握配置比例的精准度。标准的混凝土配置参数。
        2.3控制好混凝土中的温度应力
        前文中提到,混凝土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那么,是什么材料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热量?是水泥。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在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想要合理管控混凝土结构温度,需要先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通过合理调整水泥比例,以此减少水泥搅拌中产生的热量。目前一般应用大坝水泥替代工业水泥,或者是在混凝土结构内事先铺设一些水管,在浇筑结束后,往水管内注入冷水,借助水体的流动以此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全部带走,进而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属于混凝土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众多混凝土类型中的一种。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参照相关标准,严格检查混凝土模板、钢筋材料等,从源头开展浇筑质量管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浇筑,不可停顿。逐层混凝土浇筑阶段,一定要在上一层未完全凝固前,开展下一层面的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完全浇筑结束后,现场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相关标准,严格检查模板密封性,查看模板是否存在污染物,一旦发现异常或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2.5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现阶段土木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12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2.6抗裂技术
        想要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需要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和添加剂,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一些国家允许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对混凝土的自缩性进行控制。例如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它们都具有极高的抗拉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对于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后期养护这一环节。
        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土木混凝土运输方式主要有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运输,确保混凝土原材料处于充分混合状态,运输时间过长会导致大沙、水泥等混合料沉淀,造成混凝土原材料混合不充分。模板预防措施包括模板原材料的控制,模板拆卸养护。施工模板材质应按模板精度规定采购,严禁为降低工程成本偷工减料,模板制作在模板支架上完成,按照支架设计标准完成目标支架安装焊接,做好模板的转角,每个环节确保做功精细。模板拆卸后由专人负责养护,避免露天裸晒,防止钢模板挤压变形。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病害可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根据裂缝产生原因不同表现不同特征。外界温差变化引起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温度发生巨变,影响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内外温差增加,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混凝土水泥出现水热化反应释放大量热量,混凝土结构断面厚度较大,水泥释放热量后对内部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内部温度升高导致内外温差较大出现裂缝。混凝土搅拌中水泥硬化需要20%的水分多余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混凝土收缩处于水饱和状态,恢复最初体积后降低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中必须围绕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检测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要客观分析混凝土离析状况等,抽查工程项目混凝土坍落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汇报,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好质量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动态检测温点布置情况,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中被损坏,大体积混凝土初凝前需根据凝结情况进行二次泌水处理,防止混凝土表面过早蒸发水分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薄膜,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应根据工程项目要求采取适宜的保温措施,利用先进的技术动态监测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变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调整温差,施工企业要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如混凝土材料配比,有效指导工程项目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时存在着较多缺陷,例如:经常会出现建筑裂缝现象,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在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做出详细的分析后,以期解决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裂缝现象。
        参考文献:
        [1]孙志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探究[J].门窗,2019(09):98.
        [2]廖文有.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19-20.
        [3]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21-22.
        [4]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5]戴俊锋.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9):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