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杨少军
[导读] 摘要:混凝土作为现阶段建设工程中的一项主要材料,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对于硬度来说也有一定的减弱。
        海南中明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125
        摘要:混凝土作为现阶段建设工程中的一项主要材料,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对于硬度来说也有一定的减弱。本文就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引言
        混凝土作为现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材料,裂缝成为常见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配比的选择,在加强对于施工环节控制的基础上确保混凝土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强化成形的基础上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整体的建筑安全质量。
        1建筑工程中造成裂缝的原因分析
        1.1施工过程不当引起混凝土裂缝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比例搭配不合理、工艺落后、施工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操作、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施工中模板垫层如果过于干燥会导致吸水量很大,容易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过分抹干或者压光会使细骨料浮在表面上过多形成水泥砂浆,含水量很大的水泥砂浆有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表面体积的收缩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或是漏振等情况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混凝土内部过多气泡不能排除或钢筋受到过多振动时,钢筋表面的气泡则会降低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配筋率小配筋间距大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多。无筋混凝土的裂缝比有筋混凝土多,钢筋的位置也影响裂缝数量,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1.2温度因素的影响影响
        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种,水化反应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水泥水化反应中会大量散热,这种散热会让混凝土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瞬时的内外温差会导致温度内力的增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裂缝宽度。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温度裂缝就是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的混凝土裂缝,由于内外的散热程度不均匀内外会产生大量的温差直接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最终的结果就是温度应力超过抗拉强度让混凝土产生裂缝。
        1.3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
        一些供应商为了谋取利益,用一些低标号的水泥代替高标号的水泥,再加上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故意减少水泥用量,或者调整水灰比或者含砂率,这样就会让导致水化值过高,再加上使用不合适的外加剂或者降低骨料掺量,都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导致混凝土在脱水的时候容易产生裂缝。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水灰比过大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随着用水量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离析使混凝土凝结之后产生裂缝。
        2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治理的措施
        2.1加强材料的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中,材料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就要加强原材料的控制,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节约更多的成本费用。凝土结构性能会受到施工材料的影响,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结合这一情况,施工管理单位要切实做好材料管控工作。第一步,需要选派专业的材料采购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然后对建材市场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要求厂商出示合格证书、出厂说明书等,然后签订采购合同。采购材料的过程中,要保障水泥的型号、骨料实际级配、粒径等各项要求和施工建设标准保持一致,确保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性能。第二步,做好运输管控。在材料的运输中,采购人员需要全程跟随,并且做好指导工作,避免材料丢失与损坏。第三步,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将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就要求专业检测人员,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将原材料带到实验室进行性能、规格、质量等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现象,就要立即联系厂商进行退换。当检测合格之后,就要求将原材料放置在阴凉、封闭、干燥的厂房中,做好领用管理。


        2.2加强施工的控制
        为了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混凝土裂缝,就要做好施工监管,实现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控制是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第一步,做好混凝土拌制的控制。在混凝土材料拌制中,需要先做好实验工作,合理控制原材料的比例。混凝土的拌制工作需要在远郊地区进行,要远离施工现场,不能影响到施工。混凝土的拌制需要使用规格、质量、性能等符合要求的搅拌机,然后添入适量的干净自来水,将其搅拌均匀。第二步,做好混凝土运输的控制。在混凝土的运输中,需要由管理人员全程跟随,指导运输人员选择道路平整、车辆稀少的地区,防止出现意外。此外,还要要求整个运输期间不能停止搅拌,要使用专用的混凝土运输车辆,防止混凝土结块。第三步,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中,需要遵循分层浇筑的原则,可以一次性展开多个浇筑。但是要将混凝土量合理把控,保持其距离适中,平整度、性能等符合施工要求。第四步,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在混凝土振捣中,需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采用规格、性能、质量符合要求的振捣器。还要加强对振捣频率、幅度、速度等管控,防止破坏混凝土层。第五步,做好混凝土抹面压实工作。待振捣工作结束后,混凝土还未凝固之前,就要展开抹面压实工作。抹面工作的开展,需要使用专用的抹面工具,在混凝土层凹陷区域,添入泌水性好的混凝土,保持表面平整光滑。然后进行压实,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第六步,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待混凝土初凝之后,就要使用塑料膜或者草袋进行覆盖,并且定期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能低于一周,在此期间严禁任何人员随意踩踏,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2.3对混凝土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优化。对于其结构设计来说,通过对混凝土的材料以及长度进行选择,从而确保钢筋用量的增加。同时在建筑施工中,应减缓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可以采用伸缩方式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应用。混凝土结构影响收缩应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的长度,所以,对这种现状要尽量避免。通过对长度的合理选用,从而在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达到裂缝治理的目的。
        2.4认真做好验收和检测工作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做好消防检测环节的工作,以及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的验收管理,包括对建筑施工的交接之前,进行验收程序的监督。施工人员可以从混凝土的施工细节进行逐步检查和保护,例如,混凝土施工程序的规划,施工现场的垃圾物品,灰尘是否有制定定期打扫,清理的规章制度等,在验收环节也需要检测混凝土表面是否出现不平整和软塌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逐步完善的,更加清晰的查找是否存在裂缝的情况。
        2.5灌浆嵌补裂缝
        此种方法针对的是较大的裂缝,且不可轻易拆除,但是对整体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方法,即将浆液灌入裂缝当中,具体而言,其实施就是通过高压设备,将配置好的泥浆材料灌入裂缝,泥浆与混凝土无缝接触,当泥浆中的胶结材料与混凝土融为一体后,达到嵌补裂缝的目的。此种方法适用于宽度较宽,但是高度较小又不规则、不连贯的裂缝,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种防范之前,需要对裂缝剔槽,可以人工进行,也可以使用机器,剔槽后方可进行灌浆嵌补,最后进行密封。此种方法对材料有着极高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混凝土剔槽表面有着一定的粘合性,如油膏。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工程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管控的难点,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方案研究,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加强施工管控,减少裂缝产生概率,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会影响建筑整体美观性,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使用安全,这就要重点关注缓凝土裂缝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邱雨.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8(14):89+91.
        [2]黄国亮.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52):19-20.
        [3]熊静.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治理[J].建材与装饰,2018(5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