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地质队
摘要:在一项工程进行的时候,往往首先要对该项工程进行实地测量与考察,但在该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人力缺乏等原因,人们常常忽略水文地质情况上的实际勘探,导致最终工程完成的状况十分不理想,甚至出现工程所不能预测到的后果,但随着人们在勘探工作上的开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地质和水文对于一个工程的巨大影响,并已经开始重视起来,本文围绕一个工程的勘探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水文产生的巨大危害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勘探;地质;水文;危害
引言:
地质水文所产生的危害会对一项工程的展开以及后续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工程前期的勘探过程中,人们常忽略这项因素,在工程前期的勘探时期,缺乏对这项工作的足够重视,导致在工程完成时因为这类危害,工程的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工程的初期勘探工作中,要加强该项工作的开展,进行充分的重视,积极对其产生的危害以及后果进行分析,得到解决问题的相应答案。
一、地质水文问题所产生的具体危害分析
(一)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危害
经过长期的勘察工作的总结发现,施工区域所产生的地下水位(即潜水位)的上升主要因素是因为地下孔隙的问题,虽然平均变化率不大,但会由于长时间的累计产生相应的危害,日常降水过程中所产生的雨水会通过孔隙与地下水流相结合,加上当地的气候、周边湖泊河流的分布情况在勘察初期就没有充分的进行考察,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最终会出现潜水位变化升高的问题,最终工程无法顺利进行,地下水所处的砂砾层的水量增多,使其上层的细土细沙松动,含水量相应增加,最终达到水饱和的状态,最严重可能会出现塌方的危险。不仅增加了施工期间的施工风险,同时使得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危险元素。水位的上移,使得地基出现隆起或者偏移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建筑的整体偏移,或墙面的大面积破裂,地下的设施难以使用,建筑长期处于水位较高的情况时,也会出现工程老化腐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的对建筑稳定性造成了影响。
(二)地质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常常由于施工方初期勘探工作中未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充分的综合评估分析的原因,导致长时间的干燥或者其他情况,致使地下水位的逐年降低,长时间的地下土壤干燥,无法达到土壤应有的干燥程度,整体的土壤失去其应有的水土能力和作用,最终严重时会出现整体塌方的情况,建筑工程的周边土地会出现沙化情况,使得周围环境出现改变,无前期整体的安全性,或者是整个建筑的使用都会出现问题。
(三)水波动所产生的工程危害
正常指标下的地下水波动压力较小,无法产生对工程的影响,不具备破坏建筑的威胁性,但是周边的环境变化,湖泊河流的变化与流动、气候温度的变迁,会出现土壤膨胀或者土质酥松的情况,当变化程度较大,超过正常标准时,会有裂缝出现在地表上,从而工程的本身会出现主体结构的损坏。当地下水位变化不正常时,会使地下盐层出现溶解的情况,建筑会发生偏移现象,整体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建筑受损,出现坍塌下陷的情况。水位浮动、温湿度变化交替,地基的牢固会受到影响,有腐蚀的地方产生,水位波动所产生的压力,会使整个建筑产生影响遭到破坏。
二、地质水文勘察过程中的危害应对措施
(一)加强工作前期的充分重视
想要做到水文勘探工作的充分进行与展开,所有的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水文监测与勘探在整个工程的进行中的重要地位,将此工作作为整个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来对待,加强对人员在该类工作上的技术性所进行的培训,招聘该类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引进相应的技术设备[1]。
按施工的正确标准,和技术上的合理要求去进行工作的开展,全面的对当地施工环境、气候、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勘察。不断在每一次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进行中的操作与知识,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足的数据基础。通过专业的技术针对不同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预防工程建设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2]。
(二)技术的革新与技术的不断改进
技术问题一直是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难点,老式传统的勘探技术,在面对很多问题威胁时很难有效提前监控,做出应对措施与方案,所以在传统的技术方面上,勘探单位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目前我国的通信、数字计算、数值分析传感等技术已经较为发达,而这些实用的技术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要在勘探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程度,不断加深,降低人力上的使用程度,使机械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大,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更加多样,实现危害对策的完善与稳步提高。
(三)增强水文地质的状态检测工作
地下水位的状态是施工进行时重要的一个隐患,但是却是人们常常忽略的重要因素,勘探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文件上的检测标准,在适定的标准范围内,在检测时遵循标准进行操作,做到检查的实时性,随时观测其相应的水位状态变化,掌握水位波动情况以及产生的压力是否会存在对工程的稳定性影响。对工程的设计材料需要有明确的掌握,掌握材料性能才能掌握实际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选用适合当地水文状态的材料,耐腐蚀性耐压力能力强的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开展水质的污染排查工作
在水文勘察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即施工环境中的具体水质情况,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调研和排查,掌握施工位置的具体水质,并且勘察方要将这项指标当作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开发工程区,进行施工范围规划时,要重点进行该项工作[3]。城市人口较为聚集的区域、以及畜牧业发展的区域、经济发达地区着重开发,并且注意水质状态和环境的排查勘测。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也要注意对水质环境的保护。
(五)加强过程规范性操作合理性
当前的施工团体,工程的开发团队,常出现人员技术性不足的情况,勘探工作是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的工作过程,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工作过程的合理规范性,需要由专业的机构提出合理的水文勘测环节过程,所有的勘探人员要在标准下,根据当地的及具体情况进行展开,企业要在员工专业性技术培养以及定期培训的环节开展,不断提升相应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熟悉水文勘察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操作,合理的检测危害和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4]。
三、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工程勘察工作逐渐发展起来,对于水文地质情况所产生的危害,也越发的重视起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不被这些情况所产生的灾害所影响,保证工程整体的稳定可靠程度,增强工程建筑在面对地质灾害时的应对能力和长期的使用。要针对这些可能对工程产生影响的危害,派遣相对人员做好提前的勘察工作,进行危害的避免工作与适合策略的制定,合理的分析出水文灾害应对方法,不断改进技术人员的专业性程度,保障工程的开展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廷艳.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7(08):94-95.
[2]田骞.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7(09):50.
[3]邓标荣.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冶金丛刊,2019,004(007):23-24.
[4]张强,张宏伟,侯懿.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部资源,2017,000(0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