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吴林艳
[导读] 摘要:应用信息化在水文水资源管理的过程,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抗旱防汛水平,完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身份证号:45233119830501XXXX
        摘要:应用信息化在水文水资源管理的过程,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抗旱防汛水平,完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采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记录水雨与水文等相关情况,这可为水文工作提供实践依据。该文重点针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水文水资源;管理;建设
        0引言
        近些年来,在我国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年淡水资源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用水问题已成为目前困扰我们的大问题。面对如此紧张的形式,一定要科学配置水资源,建设标准化水资源的管理,以此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对每一种资源科学合理的制度下都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亦然。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的管理形式,能够预防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合理科学分配使用水。此外,采用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形式对我国建设成节约型的社会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特点
        伴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项目的建设与相关管理等工作,由于水文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还需要科学的进行施工管理工作。建设时需要水文水资源等相关设备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相关于河流的流向与分布,覆盖度广但规模小。水文资料项目建设一般设备完整齐全,基站多且广泛,解决了很多地方由于通信不发达而造成不便的问题。与此同时,艰难的环境,分散的基站,闭塞的交通等都会加大建设的难度。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落后的水文监测设备
        我国水文监控设备比较落后且设备的技术含量较差,就会使得相关工作难以开展,工作量还十分庞大,增添了建设管理的相关难度。相比于发达国家,高精尖的水文监测设备层出不穷。对比我们国家,我们用的设备就可想而知,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等,加之延续着传统的运行模式,检测精度不够,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
        2.2水文水资源管理意识不强
        建设水文水资源信息化水平关乎着人们日常生活,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受限于传统的观念,水文制度仍旧存在众多的缺点,应该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因为一些的审批政策不到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又缺少管理意识,会直接影响水文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发展。
        2.3建设主体不够明确
        由于尚不明确建设主体的有关规定,还未建立较为完整的制度体制。在市级有关部门,一般以整个流域作为中心,但很容易忽视其他流域的管理,就会导致每个区域在建设时难以交流沟通,就会使得水文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进度缓慢。
        2.4建设项目空间跨度过大
        由于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涉及较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理解水文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且融入到其他知识中。水文水资源项目的建设与其他建设项目会有很大的差别,建设跨度较大,其会对水域产生不好的影响,从而会使得建设难度加大。
        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解决策略
        3.1加强管理水文监测的仪器设备
        在建设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作中,应该加强与完善管理检测设备,积极引入技术水平较高的仪器设备,确保能够及时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凭借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的监测设备的利用率,加大社会与政府的投入力度,积极选购先进设备以取代目前落后的设备。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设备有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完善与加强水文监测的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推动水文建设的实施。
        3.2提升水文水资源建设的管理意识
        加强管理意识的提高,积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快构建完善的水文体系制度。加强项目审批任务,选取统一的行为规范以此提升管理意识,以此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


        3.3构建信息化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作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此系统可以提供一个可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平台上要保证每个公开信息都是透明的,使得相关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水资源的情况。此外还可以在网络系统中增加GIS定位功能,使得能够及时定位进行有效管理。此网络体系能够了解相关流域的情况,加快实现水资源工程的建立。
        3.4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化体系,积极安装视频监控等,方便日后能够精准的得到数据信息,及时掌握全区的具体情况。依靠目前形势下的高清图片与视频等,利用网络技术获取相关的数据,以此实现数据共享与数据的快速传输,这样就可以利于项目的稳定运行。此外,完整的信息系统,能够将水文计及闸位等相关数据及时传到监控中心。
        3.5建立旱情和水质监测系统
        建立完善的旱情与水质监控体系,这会实现水质的动态监控。在每次进行监控任务时,都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并且可提供有效的信息给主管建设项目部门,使其最新了解水域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方法。
        4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常用信息化技术
        4.1RS技术
        RS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中。其不仅能够用于监视和预测特定区域是否会发生干旱,还可以监视不同区域的水质并分析土壤是否受到侵蚀。中国大部分的RS遥感技术都用于灾后重建与防洪等方面。RS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水文信息,因此对于预防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RS遥感技术也广泛用于模型监测工作,如作物缺水指数模型和植被指数模型。使用RS遥感技术的主要优点是:RS遥感技术可以自动调整监控内容,监控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RS遥感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收集不同区域的水文与水质信息,还可以监视特定区域的水质,从而确定水质污染状况,制定相关解决策略。
        4.2GIS技术
        GIS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处理特定区域中的数据信息,组织,存储和分析此类信息。GIS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能够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以减少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此外,利用GIS技术可以监视和分析特定区域中的水资源存储,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洪水,并制定预防策略。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减少旱涝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视化技术可用于将收集到的数据显示给相关人员。我们可以使用GIS技术来分析土壤是否被侵蚀以及侵蚀程度。通过使用GIS技术收集与土壤有关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使用不仅可以分析土壤是否存在土壤侵蚀问题,沉积物分布等问题。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以综合使用RS,GNSS和GIS技术。
        4.3GNSS技术
        GNSS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如全天候,自动捕获与精准等,面世以来广泛应用。当下,GNSS技术在工程测量,水文建设与土地勘探等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优异的效果。GNSS技术利用水利与空间地理等信息,对特定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并提供相关数据的定位,导航与通信服务。采用全球卫星导航体系跟踪并定位,进而顺利完成地形勘查任务。此外GNSS技术还具有双向通话语音的功能,所以可实现快速传输的目的。采用GNSS技术能够采集与储存多个地区数据的相关信息,并且可将每个信息传到管理中心,可由有关人员进行灾害的预防与救援,进而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5结束语
        在目前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要及时采取应对方式,及时提升水文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要保证项目的正常交付与高质量的竣工,以促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浅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2): 103-104.
        [2]冯璐璐.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7,37(22):83.
        [3]张正海.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发展现状探讨[J].地下水,2017,39(5):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