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62119930622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很多商业用地及工业建设用地情况大量增长,使得土地的利用出现比较混乱的管理状态。对于土地利用的这种状况,应适时改变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办法,使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变得更高。基于此,以下对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水平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率;措施
引言
现阶段,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工作开展的进度较慢、效果较差,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有关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对工作进行改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水平。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工作开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仍需进一步改进。
1现阶段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供需存在严重不足,土地规划的任务十分繁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土地保障。与其他资源相比,土地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当下土地资源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统筹协调好各个行业的用地矛盾,解决好“四子”(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好房子)问题。二,统筹土地利用与布局。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必须统筹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以及国内外发展的相互关系,保障发展的协调性、科学性、合理性;三,参与宏观调控。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必须体现国家的主体地位,加强宏观调控,根据现有的发展状况,将土地和金融作为调控经济发展方向和结构的两个重要手段,加强土地规划。
2土地管理问题分析
2.1空间相对缺乏
现阶段,从城镇化建设现状来看,很多城镇的空间分布相对密集,而且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当地交通也相对呈现出拥堵的状态。很多城镇虽然领域得到了扩大,但是在很多方面的空间依旧缺乏,这给土地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小。不管是城镇的道路规划,还是城镇的土地开发,都在有限度的空间内进行,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私家车的增加,各方面的使用需求会得不到满足,进而拥堵的问题随之产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城镇由于忽视了社会效益,只重视经济效益,在城镇内部甚至出现了社会效益负增长的情况,一些城镇的人口流失相对严重,本土人口减少,给未来的土地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2.2城市土地利用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很多农村人口相继在城市落户。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住房问题变得更加紧张,很多开发商看到了这一商机,加大了城市房屋的建设速度,房屋的建设势必利用到很多的土地资源,进而使城市土地的存量规模变得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土地储备资源的急剧减少,打乱了城市建设中的整体规划。归其主要原因是,当地规划部门在对城市整体进行规划时,对后续城市发展情况考虑不足。缺乏主体的预判能力,因此发生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2.3布局相对不合理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一般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会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除了预期的目标以外,还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我国长期处于发展状态和土地布局相对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城镇用地中,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的土地会不断进行买卖,利用买卖来获得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的价格就会抬高,但是并无实际的效益。除了土地买卖,还有的建筑在初期阶段呈现出合格的状态,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被有关部门判定为不合格建筑,需要重新进行施工。这样一来,建筑的拆除和重新施工,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还有,城市结构的设计多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城市的结构设计没有一个相对长远的考虑。
很多的城市结构上的设计相对不合理、不均衡,只针对某个地区进行发展,对其他的地区缺乏关注,这就导致土地的利用出现了两极化的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水平的措施
3.1改进规划方法
规划方式对于土地规划的实施与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地规划方式的改良,将传统的定性分析方式改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静态分析方法改为动态分析方法。土地规划的目标实际是就是确保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即对各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把制定规划指标与相关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联系在一起,避免出现在规划期内只有一个数据的现象,同时把规划期间划分成几个时段,每个时段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对实施者来说就容易把握,规划也就容易落实。
3.2科学指导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规划者在进行土地规划与利用工作中,要注重对相关工作的科学指导,使得土地规划与利用工作逐渐地趋于合理性,确保相关工作可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进而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土地规划者在进行土地规划中要考虑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以长远的眼光进行土地规划工作,以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人员应节约用地,减少土地滥用情况的出现,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长远利益,人员要根据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的相关信息对城市土地进行规划与利用,保证城市土地规划的合理性,确保土地规划能够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城市的长久发展。
3.3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制
科学的土地管理体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土地最大利用效能。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使得城市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中有很多违法违规的情况,就是缺少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进行综合的管理,出现了很多人为原因,置政策法规的权威性于不顾的情况出现。因此,要想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必须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机构,保证土地利用的合法性,使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得到更加长效的执行。
3.4增强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适用性和操作性
土地规划与利用工作是城市进行其他工作与规划的基础,会对城市的其他规划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土地规划者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应积极地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进而提高土地规划的合理性,使得土地规划工作与城市内其他规划工作可以相互促进,保证城市的快速发展。在这项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将考虑到土地规划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的合理性,确保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在土地规划工作进行中要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相关方案,确保土地规划工作可以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相关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想要合理解决土地资源规划缺陷就要从制度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上多下功夫,在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完成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参考文献
[1]张瑞杰.刍议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J].吉林农业,2019 (20):43.
[2]卡德尔丁•吐尔地.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南方农机,2019,50(19):100.
[3]胡燕琴.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8 (22):196.
[4]吕维娟,殷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2016(10):34-38.
[5]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04):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