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技术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应用 曹林林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曹林林 韩红玉
[导读] 摘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工业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是不可避免的原辅材料、气体、蒸汽、粉尘、溶剂、化学物质、含毒性物质以及缺氧空气以及生物病原体等引起的危害。
        四川中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
        摘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工业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是不可避免的原辅材料、气体、蒸汽、粉尘、溶剂、化学物质、含毒性物质以及缺氧空气以及生物病原体等引起的危害。工人长期在上述环境中工作将会引起职业健康危害,必须采取导入新鲜空气等适当措施,使其不超过劳动工作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标准规定。本文具体研究了通风技术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应用,文中首先分析了通风技术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进行阐述,为我国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通风技术;职业病;危害防治;具体应用
        1引言
        当前,我国的职业病发病率在国际职业病排行中居高不。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2017年我国涉及有毒有害作业工业企业就超过了1700万家,而这些企业中的从业人员超过了2.4亿人,这些工人在日常劳动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与的原辅材料、气体、蒸汽、粉尘、溶剂、化学物质、含毒性物质以及缺氧空气以及生物病原体等进行接触,如果这些从业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防护措施,长时间的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就极易会产生职业病。在《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中,明确的指出,我国在工业生产中需要以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肿瘤等疾病进行关键性的预防,对相应的工业生产中配备完善的防止粉尘、防毒气、防辐射、防噪音、防震动等一系列的护具,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2通风技术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指全面通风装置、局部排风装置、吹吸式通风装置、湿式抑降尘装置和密闭隔离装置等。工业通风技术的应用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密闭的生产设备仍有粉尘或有毒气体逸出时,或因生产条件限制而设备无法完全密闭时,需采取通风措施,包括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局部通风采用局部气流消除工作场所中局部位置的有害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是目前工业生产中控制有害物扩散、消除尘毒危害的最有效方法。对存在或产生有害气体的部分工作场所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采用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可采用全面通风。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通风技术,可以将生产过程中所污染的空气向外界进行排除,然后再将外界新鲜的空气或者是经过专门加工处理的空气输送进作业人员的工作区域,这样就可以改善工业生产中的生产环境,从而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安全。同时通风技术不仅仅具有防尘防毒的效果,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通过通风技术来帮助作业生产区域形成空气对流的条件,这样就可以防止工人作业过程中中暑;在冬季通过通风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的进化生产空间内部的空气,从而将室内的病菌清散排除。
        3通风技术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应用
        3.1自然通风的应用
        自然通风的形式包括风压、热压、风压+热压共同作用。在自然通风的过程中可以依靠室内外的空气压强变化,从而自然地形成相应的动力来帮助工作车间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将生产车间内部的有毒气体、工业粉尘或是较高的温度进行及时的疏散,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自然通风相对比机械通风更具有不消耗动力、投资少、无噪声干扰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针对产生大量余热的车间采取敞开式或棚式建筑,可以获得很大的通风换气量,通风换气效果尤其显著。同时自然通风所带来的分数频率还更适合人体的生理结构规律,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更适宜长时间的接触。
        在消除厂房余热、余湿的通风设计中可优先考虑利用自然通风。穿堂风为最有效的,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应尽量跨度≤12m,当受到工艺限值时,其跨度不宜>20m。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厂房,其迎风面与当地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宜成60-90°角。外墙开孔面积应大于总面积25%,且应尽量均匀布置。在多跨厂房中应将冷热跨间隔布置,利用相邻冷跨的天窗或外墙空洞作为进风源。

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应<1.2m;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措施。天窗排风时采用避风天窗若布置在多层厂房,宜布置在上层。否则应采取防止室内上层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3.2机械通风的应用
        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的动力,克服沿程的流体阻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支网管流动,从而使新鲜空气进入工作场所,从作业点排出污浊的空气。其形式包括局部送风、局部排风、全面送风、全面排风。相对比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的利用更灵活,可进入室内进行空气过滤净化,在按照工艺的要求布置、分配新鲜空气,处理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可根据需要对作业场所的气流进行组织。
        全面通风适用于有害物质不能控制在车间内某一定的范围,或污染源不定的场所,对于同时放散热、蒸汽和有毒有害气或者有毒有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的厂房,宜在厂房上部采用机械全面排风。对于空间密闭、狭小的厂房,也可以采用。
        全面通风宜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当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则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集中采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然补风达不到要求时设置机械送风系统。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循环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应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30%。
        局部通风一般设置有害物质集中、人员活动密集地区,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均是利用局部气流改善工作地点的空气条件。
        局部排风通过采用各种排风罩来实现,排风罩是机械排风和除尘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密闭罩、柜式排风罩、外部吸气罩、槽边排风罩、接受式排风罩、吹吸式排风罩和气幕隔离罩等。对可以密闭的有害物源,应首先采取密闭的措施,当不能将有害物源全部密闭时,可设置外部罩,排风罩罩口外的气流组织宜有利于有害气流直接进入罩内,排风罩的吸气气流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要为操作人员留出正常活动的区域,同时保证有害气流不通过作业人员呼吸带。当排风罩不能设置在有害物源的附近时可设置吹吸罩。
        局部排风是是目前工业生产中控制有害物扩散、消除尘毒危害的最有效方法。
        4结束语
        我国对于工业生产中职业病的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通风技术可以较好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从而保障了我国工业生产中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晓芳、李宁、丁雯.通风技术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论坛,2014(5):361-363.
        [2]靳勇涛、王娟.“通风”在职业病危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2015,013(023):96-97.
        [3]漆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方法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1.
        [4]崔巧丽.重庆秀山锰矿地下开采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控制研究[D].重庆科技学院,2016.
        [5]孙一坚沈恒根.《工业通风》(第四版).中国建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韩红玉(1988年02月生),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中级工程师,单位:四川中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防护的研究。
        曹林林(1988年08月生),男,汉族,四川省德阳市人,中级工程师,单位:四川中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防护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